一、课程标准
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第一页,共37页。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山大二世
第十九页,共37页。
探究:沙皇改革的目的?
1858年10月,亚历山大二世提出了准备改革的三条原则:要使农民立即感到其生活有所改善;使地主立即放心,相信其利益有保障;强大的政权一分钟也不能动摇,社会秩序一分钟也不能被破坏。
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前夕发表的讲话中指出:“再拖延下去,只会更加激起狂怒,只会给整个国家特别是给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第二十页,共37页。
直接目的:
根本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
富国强兵,重振大国威望
维护地主贵族利益;
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第二十一页,共37页。
三、自上而下的改革(1861年)
(一)“二一九法令” 的颁布——《解放宣言》
(俄历2月19日)
第二十二页,共37页。
(二)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措施
内容
进步
局限
政治
经济
组织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获得公民权利。
为…提供自由劳动力
仍地主受控制制。
农民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为资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和市场。
需高价赎买,数量少 、贫瘠,是对农民的残酷掠夺。
村社制度强化对农民管理。
农民仍在一定程度上受控于地主。
二一九法令
第二十三页,共37页。
(三)、对“二一九法令”的评价
1、性质: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2、进步性:
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转折点
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
第二十四页,共37页。
之所以说俄国1861年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依据是
C
第二十五页,共37页。
3、局限性
不彻底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沙皇专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仍无权
掠夺性:“解放”后的农奴已一无所有。
落后性:形成以军事封建性为特征的国家
不彻底性、掠夺性、落后性
第二十六页,共37页。
㈣19世纪70年代上层建筑的改革
(政治改革)
1、目的:
维护贵族地主利益,使专制制度适应其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基础的变动必然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
第二十七页,共37页。
2、内容
建立地方自治机构(富裕资阶和贵族地主包办)
建立城市自治机构-城市杜马和自治局(选民资格按纳税多少而定)
废除旧的等级审判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1)政治体制方面:
(2)司法制度方面:
⑶军事
普遍义务兵役代替募兵制;改革军事管理系统;更新军备,设立中等军事学校
使其政治上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第二十八页,共37页。
上层建筑改革带来哪些影响?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沙皇政府在上层建筑进行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是为了维护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时也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这次改革是继农奴制度废除后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转变的第一步。
影响:政治上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迈出了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转变的第一步,为资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十九页,共37页。
什么是近代化?
近代化是指以近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推动力,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它包括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社会的城市化。
俄国的近代化是指俄国由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它启动于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
㈤19C俄国改革对近代化进程有何影响?
第三十页,共37页。
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⑴经济:
⑵政治:
⑶也促进军事、教育、思想的近代化。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19C末完成了工业革命。
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专制。
第三十一页,共37页。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这些数据材料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三十二页,共37页。
材料一、与其等农
《俄国农奴制改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