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word
文档
word
1.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2. 《学记》教育原如此:教学相长、与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 liè 〕等、藏息相辅等。
〕,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改学堂为学校〕,1922年
word
word
文档
word
“壬戌学制〞〔以美国为蓝本,实施时间最长〕。
34. 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根本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和免费性。
35.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36. 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
37. 教育目确实立的依据是特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开展要求和个体的身心开展需求。
38.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存在“个体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两种对立观点。
39. 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根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开展学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开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40. 全面开展教育包括:德育〔灵魂和统帅〕、智育〔前提和支持〕、体育〔根底〕、美育〔动力〕和劳动技术教育。
课程
41. 课程的类型:根据课程性质分类,课程可以分为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
42. 根据课程修习分类,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43. 根据课程管理分类,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44. 根据课程形态分类,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45. 中小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次:课程计划〔国家开设哪些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编写和教师教学的依据〕、教材〔教科书的编写形式包括直线式和螺旋式〕。
46.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均三课时,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47. 新课改对课程结构的调整: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开展服务。
48. 新课改的评价理念是开展性评价和激励评价。
教学
49. 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50. 教学工作的根本环节包括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试卷分析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word
word
文档
word
51.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最常用〕、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发现法、情境教学法、欣赏教学法。
:直观性原如此、启发性原如此、巩固性原如此、因材施教原如此、循序渐进原如此、量力性原如此、理论联系实际原如此、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如此。
学生认知过程
53.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54. 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55.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反比
教师资格证选择题必备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