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学习“古诗吟唱教学法”的心得体会.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学习“小学古诗吟唱教学法”心得体会昭通市巧家县新华小学平绍燕和着教改的春风, 跟随着我校开展“有效教学”模式的步履,我们又迎来了新的阶段——有效教学的实施与改进。“主动教育”、“赏识教育”等教学模式的结合与运用, 使学生们的主体性在课堂上很好地展现了出来。这学期, 令我感受颇深的是, 学校组织老师观看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中心小学的青年教师戴建荣的《静夜思》、《回乡偶书》教学视频及视频讲座。戴老师的“古诗吟唱教学法”, 让我们倍感新颖。说真的, 一直以来, 古诗教学对我来说, 真的是一个难题: 讲多了, 古诗的整体意境美被拆解, 不讲, 年幼的孩子又难以逾越理解的障碍。从老师讲解, 学生识记, 最后背诵的方法, 到创设情景教学古诗, 利用音乐来欣赏古诗等方法, 总体上感觉教学模式内容丰富, 但实际却只留于形式, 而未能真正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美的鉴赏能力。说实话, 刚开始观看时, 我真有点担心, 因为刚开始戴老师就给同学们讲平仄的知识, 平仄是古代汉语里的一个语法知识, 小学生能听懂吗?第二点是老师这种手舞足蹈的吟诵教学法能否行得通。是否会影响课堂纪律。当我看了近二十几分钟, 感觉就不一样了。学生的感情投入了, 随着老师的思绪到了李白的故乡, 到了李白的梦中, 到了李白的心中。看到了李白所见到的, 想到了李白所想到的。最主要是让学生联想到了李白自从十几岁离开家乡后从来没有回过家, 每当看到月亮就想到自己的家乡。让学生感受到当时他非常想念家乡。听了戴老师别具一格的小学古诗“吟唱”教学法后,对如何把古诗的美呈现在当代小学生的面前, 如何让小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有了一点初浅的掌握。对戴老师的“古诗吟唱教学法”有了具体的认识: 戴老师的“古诗吟唱教学法”,包含了四个组成部分: 读、唱、吟、舞。这四个部分有机组合, 互为支撑, 融为一体, 看似简单, 却把孩子们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 让他们在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反复诵读中, 既读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一、“吟唱”教学法的第一步是“读”如何“读”?把音律引入诵读。正如戴老师所说的一样, 现今的古诗教学中, 老师们大多数按照“两字一顿”这样一种单一的模式来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这种“千篇一律”的朗读,单调乏味,没有情趣,久而久之, 学生对古诗文诵读就会失去应有的兴趣。他由此想到,中上去入”四声抑扬顿挫的节奏和声韵变化体现出鲜明而丰富的音乐性。如果把音律引入诵读,指导学生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律来朗读古诗,就能更好地再现古诗的音韵之美,引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戴老师教学时, 是这样向学生介绍的: 古人读诗有平仄, “平”指平声字,就是现在普通话中的一、二声;“仄”指上声, 去声和入声的字。读法是: 平声拖长音节, 仄声声停气不停,缩短发音。这是他在借鉴古法的基础上,注意学生的实际出发,将平仄音律简化, 让学生以汉语拼音的四声为准, 读音为一声、二声的归入平声, 三声、四声的归入仄声。这样一来, 虽然同样是“两字一顿”,但因为诵读的节奏变化丰富、长短交替,古诗内在的音律美得到较充分的体现。在教学中, 戴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边体会诗意, 边读出节奏韵味。例如: 指导朗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一句, 读到“家”的时候,戴老师提醒孩子们:“你们想想,诗人离家有

学习“古诗吟唱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35 KB
  • 时间2016-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