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八颗镇付何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3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长寿区八颗镇付何村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重庆宏源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20XX年3月
长寿区八颗镇付何村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山和丘陵、%、%%。在碳酸盐类分布区,形成以溶蚀为主的岩溶地貌。在碎屑岩类分布区,地貌类型以侵蚀剥蚀地形为主。根据影响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长寿区可分为江南和江北两个地下水分区。江南地下水区主要为碎屑岩裂隙水区,江北地下水区又分为中低山碳酸盐岩岩溶水亚区。
项目区属浅丘地形,海拔高度220~400m。区域构造上属于川东褶皱带的一部分,以褶皱构造为主。其主要构造行迹是呈北东—南西走向的背斜和向斜,二者相间排列。自西向东构造形迹为:明月峡背斜、梁平向斜、新市小背斜、小山寨向斜、卧龙河背斜、万县向斜、苟家场背斜。大背斜紧凑、陡峻,向斜疏缓开阔。剖面上表现为“隔挡式”构造形式,平面上具雁行排列特征。
根据国家“1:400万1990年版地震烈度区划图”划分,项目区域地震烈度属VI度区,属弱震区。按1992年四川建委抗震办公室编制原《四川省各地震基本烈度情况统计表》中认定长寿区地震烈度为VI度。
拟建工程沿线地下水分区属丘陵碎屑岩裂隙水亚区:砂岩为含水层,泥岩为相对隔水层,多形成自流斜地。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候降雨补人,受季节影响较大,地下水沿斜坡沟谷地带排泄。因此地下水贫乏。
地下水水质类型为HCO3—型水,对混凝土等无腐蚀性。
社会经济状况
近年来,长寿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据统计,上年底长寿区国民生产总值达66877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为108344万元,第二产业为329685万元,第三产业为230749万元。全区共辖18个街镇,226个村,总人口90万人,。
八颗镇位于长寿区西北部,距长寿主城区10km,镇政府驻地在渝巫公路八颗场,,下辖辖15个村,287个村民小组,13934户,人口43378人,耕地面积38967亩,现已实现村村通公路、电话、全面完成了农村电改。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等,花椒、板栗、核桃、竹笋是主要的农产品资源。西山檬子垭口森林公园、武华水库和高产水库、桃花溪绿色自然风光以及一万多亩森林资源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为规划的北部新区组成部分,也是晏家工业园区的拓展区。镇内原煤、水能资源丰富。辖区内有3座煤矿、14座碎石开采厂,分布于西山沿线。
付何村位于八颗镇西北部,村委会驻地为付何场,离八颗镇政府驻地5km,,总人口1092户3452人,全村辖16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5934亩,其中,田3692亩,土2242亩。村内无小(一)型、小(一)型水库,有山坪塘4口,;村内无防渗石渠,水利灌溉面积极小
;农田灌溉主要依托高产水库自流及部分电力提灌站解决。20XX年经历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严重地影响了该村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绝收面积1280亩,群众缺粮严重。村内机耕道路较多,路面质量较好。
自然灾害
长寿区降水丰沛,但时空分布不均,造成了长寿区的旱灾和洪涝灾害十分频繁,基本上每年都交替出现,给防汛和抗旱工作带来较大压力。洪涝灾害和旱灾是长寿区的主要的自然灾害。
由于长寿区的农水水利基础设施较为薄弱,防涝和抗旱能力弱,每年的自然灾害都给长寿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损失,据统计长寿区20XX年旱情发生时间为7~8月,,,,。因旱粮食损失量4130万kg,,,农业直接经济损失2350万元;20XX年旱情发生时间为7~8月,,,,,因旱粮食损失量8053万公斤,,,农业直接经济损失4582万元;20XX年旱情发生时间为8~9月,,,,,因旱粮食损失量9878万kg,,,农业直接经济损失5620万元。
减灾工作是每年长寿区水利部门和各乡镇工作的重要内容。
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到目前为止,除正在施工的范家桥水库(中型)外

八颗镇付何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136365664
  • 文件大小268 KB
  • 时间202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