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庆《忆江南》教学实录学生: 卖鱼桥小学四年级学生执教拱墅附校张祖庆上课地点: 杭州市教师进修学校报告厅整理: 拱墅附校周慧红第一板块赏歌导入新课课前欣赏《忆江南》歌曲( 陈俊华演唱)DVD 配风光片师: 同学们, 我们刚才欣赏到的这首好听的歌曲, 歌名叫——《忆江南》。《忆江南》原是一个词牌名, 什么是词牌名呢? ( 屏幕出示小资料) 《忆江南》,词牌名,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中国古代,诗人写成了一首词, 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 这旋律的名称, 就是词牌名。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忆江南》是白居易写的,一起读。( 学生齐读题) 师:同学们,关于江南, 不同的历史时代有不同的说法。(圈出“江南”两字),一般人所说的“江南”是指长江中下游,长江的南岸; 白居易笔下的江南, 指的是苏州与杭州一带。说到苏州杭州, 我们就情不自禁想起——师生齐说: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师:咱们杭州就是江南。自古以来,江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他们游历江南, 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但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 27个字的《忆江南》。那么, 这首《忆江南》, 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指题目)一起读。(学生齐读) 第二板块读出词中美景读通词句感受节奏美师:同学们,学古诗词,首先得把古诗词读通顺,还要读出节奏来。自己读两三遍,一会儿我们来试一试,好吗?打开课文纸。(学生打开课文纸轻声读词) 师:好, 哪位同学试一试。( 环视): 找一位不举手的同学,( 走到一生旁)你来。生: “忆江南白居易”(将“居jū 读成 j ù”) 师:我没听清楚,最后三个字。生再读(依旧读错) 师:我还是没有听清楚。生再次读(还是读错)。师:同学们提醒他一下。生(大声)齐读: “白居易”(生读正确这首词) 师: 读得很不错。请别忙坐下,“白居易”三个字, 你读了三遍把它读正确了。词里边有一个“谙”是生字, 你也读正确了。最难读的最后一句,你也读正确了!你看,你多了不起!你教大家读最后一句。生: “能不忆江南? ”师: “能不忆江南”这个“不”字,很容易读成“能不( bù )忆江南? ”在这里读“不( bú )忆”。你再教大家一遍好吗? 生读, ( 师做手势,学生齐读本句) 师(弯腰面对生):很不错,以后要多举手,知道吗? 师:其他同学,觉得能够读得比他读得还要好。(一生生读整首词) 师: 读得非常好, 请坐。同学们, 古诗词光读通顺还不够, 它是有节奏的,句子和句子之间也有停顿,同学们看(大屏幕呈现整首词) , 你能够把这首词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停顿读出来吗?哪位同学试一试? (一生读整首词) 生: 是在“风景旧曾谙”这个地方稍微顿了下。还有在“春来江水绿如蓝”停了一下。师:我再请问这位同学,你为什么要这样停? 生:我看到“风景旧曾谙”后面有个句号。师: 有个句号所以停得稍微长一点, 是吗? ( 生点头) 借助标点来停顿,这也是个方法。师: 其实, 老师告诉大家, 这首词一、二两句讲一个意思,三、四两句讲一个意思,第五句讲一个意思,是不是这样的? 生:是的。师:那一、二两句讲的是什么? 生:一、二两句讲的是江南风景很好。师:把它浓缩成一个字——生: 好。师:三、四两句写了什么? 生:景。(师板书) 师:第五句讲什么?一个字。生齐说:忆。(教师板书:忆) 师: 大家看, 老师把这个停顿标出来了( 出示空行的整首词), 我们一起读。(学生齐读,师提示空行稍停)。师: 同学们, 大家能不能再仔细读一读, 看一看这首词里边藏着一个“对对子”,你发现了吗? 生: “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是一个对子。师:好,我们来看(大屏幕出示)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师:这个对对子很有意思。下面老师读上边句子的一个词语或短句, 你们读跟它相对应的词语。师:日出——生:春来师:江花——生:江水师:(越来越快)红胜火——生:(学生跟着越快)绿如蓝师:江花红胜火——生:江水绿如蓝师:日出江花——生:春来江水师:(语速更快)日出江花红胜火——生:(更快)春来江水绿如蓝师:你看,这个对对子真有意思,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有节奏。象这样的对对子,一般叫它为对偶句。在古诗词中的对偶句,叫对仗。来,再读“日出江花红胜火”——生:(齐)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师:同学们,学古诗词,读通了,读出节奏感了,那是远远不够的, 咱们还得读懂它的意思。品读词句感受风景美师: 请同学轻轻地再读读这首词, 借助注释, 试着用自己的话, 说说这首词的大概意思。开始——(学生借助注释,自由说) 师: 哪位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 教师轻轻提示: 可以借助注释)来,你说说看——生:
张祖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