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文化”的知音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评析
执教:浙江省上虞市阳光学校 罗才军
评析: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王崧舟
罗才军 浙江省上虞市阳光学校教导处主任,曾获“绍兴市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十佳青年老师标兵”“善哉”和第一句当中“善鼓琴、善听”的“善”意思一样吗?怎么个不一样,你要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生:这里善哉的“善”是“好”的意思,第一句当中的“善”是“擅长、擅长”的意思。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听.
师:你会联络上下文学,。这里的“善哉"-—
生:好啊!
师:在古代就说成-—
生:善哉!
师:谁来读一读,看能不能把这种由衷赞叹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得很有韵味)
师:善哉!“哉”字后边一延长,“善哉”读得好!你这个“峨峨兮”“洋洋兮”也读得真好啊!当你读着这个“峨峨兮"的时候,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怎样的画面?
点评:对古文词义的疏通和理解,存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一为“意思"、一为“意象”、一为“意蕴"。有些词,解到“意思”为止,“哉"“兮”等。有些词,既要疏通意思,也要复原意象,如此处的“峨峨兮"“洋洋兮”等。还有些词,那么要在“意思”“意象"和“意蕴"三个层面上求得融会贯穿,才算实在妥帖,如后面的“志”“念”等.
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高高的泰山,显得很巍峨。
师:巍峨高耸的泰山,请你再读,读出这种画面来.
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高耸人云的、顶立于天地之间的泰山。
师:体会得真好,把这样的画面读出来。
(男生齐读,很豪迈、很有感觉。)
师:不愧是铁骨铮铮的男子汉,不愧是顶立于天地之间的泰山。第二句谁来读?
(女生齐读,很有感情。)
师: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好似让我们看到了那宽广的“江河”.照应着上边的泰山,这里的“江河”也不是一处随意的江河。“江河”在古文里是有特指的,我觉得咱们班的同学肯定能猜出来。
生:我认为这里的“江河”是指长江和黄河。
师:你的古文底子真厚。这里的“江”是指我们中国最大的江—-长江,“河"是指我们中国最大的河——,你的脑中跳出了哪些词语或者诗句?
生:我的脑中跳出了“波澜壮阔、波涛汹涌”。
师:我听你说这两个词语的时候,一点波浪都没有。(笑)
生:(很有气概地)波澜壮阔、波涛汹涌。
师:就是这样“波澜壮阔、波涛汹涌”的江河,请你来读!
生:我想到了一句诗“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簸自天涯”。(生朗读)
师:正是这样磅礴宏伟的泰山,正是这样汹涌澎湃的江河,一起读。(齐读)
师:无论你伯牙弹什么,—-
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这里“伯牙所念”的“念”和前面句子当中的哪个字意思一样?
生:这里的“念"和前面的“志"意思一样,都是“心里想”的意思.
师:没错。有时候咱们可以用现代词汇去代替古文词汇来理解古文的意思。无论伯牙所志、所念、所想,钟子期必得之。我想问问,钟子期必得的到底是什么?
生:伯牙心里的想法。
师:看来善听的子期不仅听懂了琴声,还听懂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心声。这样想来,钟子期说“峨峨兮假设泰山,洋洋兮假设江河",说的也不仅仅是伯牙的琴声吧?(出示)
峨峨兮假设泰山
洋洋兮假设江河
生:也说出了伯牙的心声。
生:它不仅说出了伯牙的琴声,还道出了伯牙的志向和胸怀。
师:什么样的志向?什么样的胸怀?
生:像泰山一样屹立在人间的志向,像江河一样心胸宽广、能撑万里船的胸怀.(全场掌声)
师:原来钟子期不仅在说琴声,也说出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出示)
峨峨泰山一般的志向,洋洋江河一样的胸怀.
师:这样想来,伯牙的“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不仅仅是想,那是“志存高远"的志,“胸怀大志”的志啊!(板书:志)
点评:伯牙引子期为知音,乃在此“志”也!志在高山者,高山之志也;志在流水者,?!唯五岳之尊、万古江河方能喻指。其实,诗以言志、歌以言志、乐以言志,乃至琴以言志,在中国文化中向来是一种传统。课文中释“志"为“心里想到”,虽近学情,却废本意。志者,心之所去也,意为心愿所往。作为名词的“志”,乃志向怀抱之义;作为动词的“志”,乃心中向往之义。两者皆有“藏于心中的长远打算”,实乃知志也。
师:老师课前去查过资料,我发现好多古书上都说到伯牙琴艺妙绝天下!许多人都以听到他的
知音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