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郑伯克段于鄢》教案《郑伯克段于鄢》教案人文学院中本 013 班 01010335 刘平进教学目的: 1 、通过课文的研讨,认识儒家一贯提倡的伦理道德在春秋时代贵族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斗争中的尴尬地位, 认识到它的虚伪性。 2 、通过研讨,鉴赏本文在戏剧性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3 、通过课文研讨,鉴赏本文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的塑造方法。教学设计: 1 、本文学习作为一种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探讨将遵循几个原则:学生自己学习研究为主;重在学习过程;强调信息的收集;注重创新。所以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 将主要是两大环节: 学习对象及研讨方向的布置选择; 学习研究成果的展示。更重要的环节将在课外由学习自己完成。 2 、对整个学习过程来说,学生一方是:研讨课文了解传统看法及观点产生疑问汇集疑问选题搜集资料讨论课上展示自己的研究;对整个教学过程来说, 教师一方是: 布置学习要求指导研究过程指导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成果课上展示 3 、限于各方面原因,教师可以提供各类学习资料,包括字词解释、课文、评论文章, 更主要的是倡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去寻找资料。教学重点:人物塑造,特别是分析郑庄公的人物性格。教学难点:如何认识作者的褒贬程度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方法: 以讲诵方式为主,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句, 解决部分易产生错误的地方。通过学生的阅读, 产生问题、收集问题, 先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教学内容: 熟悉课文, 介绍相关背景知识, 理清课文思路; 背诵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 、导入新课: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了四篇先秦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邹忌讽齐王纳柬》、《触龙说赵太后》,这些大部是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君臣之间的对话、国家之间的尖锐矛盾, 我们并试着用现代观念加以审视。今天我们要学的《郑伯克段于鄢》是写郑国统治集团内部两兄弟的斗争,由于这篇课文是自读课文,我将以介绍为主, 大家参与讨论, 我们来共同解决有些对课文了解的问题。 2 、背景资料:《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撰写。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1)“春秋”“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这种编年史周王朝和诸侯各国都有, 虽然内容不同, 一般都称为《春秋》。现今流传的鲁《春秋》是经过孔子修订的, 极其简括地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事件。起于隐公元年,终于哀公 14年(前 722-481) ,记事特别简单,类似新闻标题。孔子为了维护周王朝的奴隶制统治,主张尊王攘夷,正名定分, 巩固最高奴隶主政权,使“大一统”局面恢复安定。他的这种政治主张,通过《春秋》的谨严笔法表现出来。 2)“左传”①“传”: 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 就是“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记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比《春秋》多十三年。前人多说《左传》不传《春秋》, 因为《左传》的文笔富艳浮夸, 其详载历史的本末及有关佚闻琐事, 太过细致, 有如文学作品中的小说, 违背了“春秋大义”。②《左传》反映的是儒家思想, 既有民本、爱国等进步思想, 也包含封建伦理观念,正统等级观念等在今天看来落后的思想。《左传》叙事详细完整, 故事性强, 善于用极少的笔墨来刻画人物的细微动作和内心活动,使人物个性化。③司马迁、班固都说作者是左丘明, 班固并说左丘明是鲁左史, 大多人认可这个说法。 3 )《郑伯克段于鄢》史学、文学的经典名篇,《左传》的首篇,《古文观止》的首篇。②“郑伯”, 指下文的郑庄公, 郑庄公是郑国的第三代国君。郑国是姬姓。与周天子同姓;“克”,《说文解字》:“肩也, 象屋下刻木之形。”徐锴曰:“肩, 任也, 负何之名也, 与人肩膊之义通。能胜此物谓之克。”战胜, 今有“攻克”、战无不胜, 攻无不克" 等用法。克, 又有“能”义, 盖由此而引申。“段”, 指下文的共叔段, 即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三个字, 表示了三个意思。一、共(gō ng) , 是共叔段失败以后出奔的地方,共, 国名, 在今河南辉县。二、叔, 是指排行。古代的排行,不象今天一样用“一、二、三、四”来表示,而是用“伯、仲、叔、季”来表示, 或者是用“孟、仲、叔、季”来表示。三、段, 是名。“于鄢”, 介词结构, 这里用做补语。这是与现代汉语不尽一致的,现代汉语常把这种用法用在状语的位置上。鄢, 地名,为郑武公所灭,其地在今河南省鄢陵县境内。③孔子是一个保守的人, 他一生主张克已复礼, 要恢复以前的“礼”, 要恢复那“伦理”, 对当时道德论表的感慨深恶痛绝。《左传》顺承此意, 本文就写了一国君家庭内部的矛盾斗争, 再现了当时统治阶级为争权夺利不顾伦理道德的情形。 3 、布置阅读及思考问题: 朗读课文不少于 5 遍,解决生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gs758698
  • 文件大小82 KB
  • 时间2016-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