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合村并居”带来什么?.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合村并居”带来什么? 山东德州六成村庄合并,减少 4980 个建制村“合村并居”带来什么? 本报记者徐锦庚整合村庄、建立农村社区, 这是山东省德州市推行“合村并居”改革的主要内容。两年来, 这个农业大市中的改革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近期,德州公布了“合村并居”的最新数据: “六成村庄合并, 减少 4980 个建制村,新建 3339 个社区性组织”。对于旁观者而言,直接的改变是数据。对于改革的亲历者来说, 变化却不止于此。为什么合? “三高两难”成了道无形的坎说到改革原因, 农民爱讲故事: 齐河县安头乡有个建制村叫冢子张, 总共才 156 户 643 人, 宅基地面积却有 320 亩, 人均占地近半亩, 村庄破烂, 村道坎坷, 胡同最窄处只有 米。“连拖拉机也过不去, 得把东西卸下来,再拿小推车一点点倒腾进院。一次村里人结婚,正赶上下雨, 小轿车陷进烂泥, 是被拖拉机拽进村的。”村民张义豪苦笑着说。两年前的德州,像冢子张这样的建制村比比皆是。山东省人口 9300 多万,建制村却多达 8 万个,比邻近的河南和江苏分别多出 万个和 6 万个。德州市农业人口占全省 % ,而建制村数量却达 8319 个,占全省 10% ,村均人口比全省少 271 人, 500 人以下的村 4756 个,占 57% ,最小的村仅 29 人。全市城镇化率为 38% ,比山东全省平均水平低 个百分点。“看得见的坎好躲, 看不见的坎难迈。”村庄数量多、规模小带来的“三高两难”被认为是制约农村发展的坎。三高是什么?一是村级组织运转成本高, 基层负担重。按每村年平均 5000 元计算,仅全市财政承担的村级工资费用就近 4000 万元。二是空心村比例高, 土地浪费严重。全市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达 257 平方米, 高出方米, 空心村比例达 80% , 有的村庄房屋空置率高达 50%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公共服务水平低。医院、学校、超市等基础设施,因村庄过于分散而低水平重复建设,国家的扶持资金分散到各村,就像撒胡椒面,收效甚微。两难又是什么?一是村级管理水平低,带领群众增收致富难。许多村选不出党支部书记, 有的村就是“矬子里拔将军”。二是民主管理难。大家族在村中的人口比例多,家庭宗派治村的痼疾难以割除。“‘三高两难’已成为制约德州农村发展的瓶颈, 不改变传统农村治理结构, 就很难打破城乡二元分割,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德州市委书记雷建国说,“合村并居是农村改革的‘敲门砖’, 是统筹城乡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 2008 年上半年, 德州在所属每个县市区各确定一两个乡镇试点。 2009 年3 月,出台《关于推进全市村庄合并社区建设的意见》,作出全面部署。怎么合? 合村子、选班子、建社区合村并居, 不是件容易事。涉及生产结构、空间布局、管理体制的调整, 关系到人文关系、生产要素的重组, 既敏感又复杂。实施之初, 不少人心存疑虑:“群众怕丢村子, 村干部怕丢位子, 县乡干部怕惹乱子”。怎么办?除了讲明白,更要办周全。德州市充分考虑现有发展水平、地缘关系、历史沿革、风俗习惯、自然条件等因素, 尊重农民意愿, 保护农民权益, 结合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等,以县为单位,统筹规划。农民听得明白、记得清楚的政策,就是

“合村并居”带来什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36 KB
  • 时间2016-08-1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