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后感
--------我和刘梓安亲子阅读的点滴
“亲子阅读”这流行语,在网络上解释为: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而我理解的“亲子阅读”指得就是父母与孩子通过共同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让孩子体会理解它存在的意义和延伸自身的兴趣。在这“亲子阅读”方面,我和安仔的阅读经历就深有感足,体会甚多。
转眼间刘梓安已6周岁了,现在读大班的他无论是生活上、学习上都不算是一位“优质生”,但作为母亲的我,更注重他能快乐做好自己想做的、有兴趣的事情,其中亲子阅读就是一项他每天非常迫切要做得事项…..孩子之所以对书籍的热爱,对我来讲,真得要做足功课才能达到目的。
首先,我是以一种“诱惑加引导”的方式把安仔带进了图画书世界。
我是个“半路出家”的家长,安仔二岁左右的时候,才意示到要给他买些图画书看了,就从书店拿了几本我认为不错的书回来,摆在他面前。但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安仔竟然对图画书非常冷淡,望了几眼就再也不理睬它们了,等玩够他手上的玩具后,才转过头,一手把书一页页的撕开。当时的我既惊讶又气愤,二话不说,在他的小屁股上疼打了几下,接下来就是安仔地震似的哭喊声……当时的我苦闷极了,翻阅书籍,终于找到国内教育学家尹建莉老师关于如何诱惑孩子阅读的说法:“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通过反复深思检讨,觉得其实是自己少做了“诱惑引导”这步。于是找到一个好时机,他正在玩玩具,我走到
离他不远的地方坐下,拿起我之前准备好的图画书看,接着放声大笑,然后大声说:“这小青蛙真是太好笑了,它只会在水里游,怎能想在天空飞呢……”尽量把书上情景放大点,大约自言自语说了一分钟,安仔放下手上的玩具,转身望向我,说:“安仔也看”。我假装不给他看,说这书太好看了,妈妈要看。他来劲了,跑过来把我的书抢过去,左翻下右翻下,但又不认识字,就说:“妈妈读,安仔听”。我就顺理成章地指着一个一个字给他看(尽管他还不识字),同时扮演不同角色的腔调读给他听,感觉当时安仔慢慢已被图画书世界的精彩表演吸引住了。后来我有意无意放几本书在他看得见的地方,让他求我讲故事给他听,日子长了,安仔也习惯每天都拿这些书看图画,尽管他不认识字,但我观察到他正在书中寻找图画中要表达的意思,和搜索图画世界里画得每一个小人物在干什么,自然“为什么”的问题就滔滔不绝给涌出来了。所以说想要孩子去接受什么,做好什么,最好先从“引导、诱惑”他开始。
其次,就是要进入选书顺序这环节了。书选得是否恰当,直接或间接影响孩子因为这本书发挥出来的作用就有所不同。不过无论选择何种书籍,重要的是它们可以引起孩子的兴趣和联想。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孩子理解了书本的重要性,书本也就成为了他们迫切需要的东西。
安仔两岁的时候,我选择了一些情景简单、字体少的图画书给他看,目的只是希望他对书籍的基本认知就可以了。比如《小熊刷牙》,这本书共8页,从第一页吃早餐前开始刷牙,到把牙刷得干干净净,每一页只用一两个字来形容小熊刷牙发出的声音,与平时生活相接近,又有精美的图画,当然小家伙爱看了!安仔喜欢对有兴趣的书重复看几遍后就开始发问了:“我可以像小熊这样刷牙吗?”于是,就有安仔
亲子阅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