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质作业.doc试题例析
一、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 )
人的自身需要 B人类的共同利益
人的社会关系 D人的自然属性
萨特认为人的本质只有与他人和社会隔离起来才能从这种抽象的人性论出发去解释历史,必然导致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解析:知识点是:人的本质。解此题时要注意:其一,人的确具有理想、意志、情感,但它们不是人的本质,而是人的本质
的表现。 人的本质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离开了这一点, 理想、意志、情感是无从谈起的。其二,离开人的本质去谈理想、
意志、情感,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 抽象的人性论是历史唯心主义的理论。 其三,既证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又批判抽象的人性论,这是正面论述与反面论述的交替使用。
四、分析题 元代许衡一年夏天外出,天热口渴难耐,刚好
道旁有棵梨树, 众人争相摘梨解渴, 惟独许衡不为所动。 有人问
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 “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劝解
道:“这梨是没有主人的。”许衡答道: “梨无主人,难道我心
中也无主吗”
请透过“这道旁的梨该不该摘”这一问题,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的有关原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要点: (1) 该不该摘”是一个价值观问题。价值是客体的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即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 2)同一客体对不同主体的价值是有区别的,因此,同一主体对客体价值的追求也是有层次的,主体(人)对事物的价值要做正确的评价和选择。 ( 3)价值问题说到底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该不该摘”反映了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
解析: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解答此题的
关键是要理解 “价值是指客体的属性对主体的需要的满足” 这一判断,即价值并非具有单一的客观性, 而是具有客观性与主体性之双重属性。
显然,梨能够解渴是其满足主体需要的价值,但摘还是不摘
的选择,则是不同的主体对于同一客体的不同的价值取向。 由于
许衡坚持“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的处世原则,故而视梨的解渴功能于不顾,以不摘梨体现了自己特有的价值观。说到底,价值不是单纯的人与物的关系问题, 而是人与物的关系掩盖下的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五、辨析题“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答案要点】
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资产阶段的人生价值观。唯物史观
认为,在任何社会中, 社会成员都是目的又是手段, 彼此之间都是互相服务的,始终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马克思提出,每个人只有作为另一个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
目的;每个人只有作为自我目的才能成为另一个人的手段, 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如果片面谈论人是目的,实质上是把自己当作目的,把他人和社会变成满足自己欲望的手段。 这是一种极端自私的人生价值
观。
六、 怎样理解人的社会性评“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的观点。
【答案要点】
第一,人的社会性是指人是社会动物,任何
人本质作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