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20XX 年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下学期,即将升初三,面对这紧缺的学习时间,怎么将
物理学好呢 ?请看下文,下面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初二物理下册知
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
初度和所受压力的大
小有关 ;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同一直线上的外力的大小。
注:摩擦力方向的判定: ⑴确定研究物体 ⑵找参照物 (施力物
体) ⑶假设 f 不存在,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情况 ⑷f与假定的
运动情况相反。
摩擦力的应用: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
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
变滑动为滚动 (滚动轴承 )、使接触面彼此分开 (加润滑油、气垫、
4/13
磁悬浮 )。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
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或者说,如果一个物体同时
受到两个力,产生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那么,能够代替
那两个力作用效果的力, 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求两个力的合
力叫做力的合成。这种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合力的大小与分力之间的夹角有关。 夹角越大,合力越小 ;
夹角越小,合力越大。
故力的方向相反 (180 °)时合力最小,为两个分力之差,合力
的方向和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
力的方向相同 (0 °)时合力最大,为两个分力之和,合力的方
向和任何一个力的方向相同。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 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 通过进一步推理而
概括 出来的
(2)因为不受力不存在, 所以在实际中即为 F 合 =0 ,将保持原
来的运动状态。
(3)牛一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而非力是维持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5/13
注:(1)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
惯性 ;
(2)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 m 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
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无关。
(3)惯性不是力, 所以不能说惯性力, 受到惯性作用, 在惯性
的作用下。应该说由于惯性或者具有惯性
惯性现象的解释步骤:
(1)物体原来处于什么状态 ;(2)在外力的作用下哪一部分改变
了运动状态 ;
(3)物体的另一部分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4)最后出
现什么现象。
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 如果能保持静止
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
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一对相互作用力:异体、共线、等大、反向;
一对平衡力:共体、共线、等大、反向
关键是受力物体是不是同一个物体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压力的大小:固体放在水平面上, F 压 =G
6/13
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且指向受压物体
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表面上 (画力的示意图时要注
意)
下图为重为 G 的物体在接触面上静止不动时所指出的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9.
压强 (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表示的是压力的作用效果。
单位是帕斯卡 (Pa),还有百帕 (hPa)、千帕 (K Pa)、兆帕 (M Pa)。
定义式: P= F 压/S 受 (P :压强 (Pa)F压:压力 (N); S 受:受力面积 (m2) 1 Pa=1 N/ m2
这种由定义引出来的公式叫比值定义法 ;以前还有速度、密度都是这样引出来的。
注: S 指受力面积 ≠ 表面积 ≠接触面积
帕斯卡是个很小的单位,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
约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104Pa 。一颗西瓜籽平放在手上,大约为 20Pa;物理意义是 1 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 20N 。
增大压强的方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