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营养
第1页,本讲稿共49页
食品按来源可分为三类
1
2
3
动物性食品
植物性食品
各类食品的制品
糖 酒 油 罐头 糕点等
粮谷类 豆类 硬果类
薯类 蔬菜水果类等
畜禽肉类 脏腑类等还原糖与含氨基化合物褐变反应(美拉德反应)褐变物质不能被消化道分解使赖氨酸失去效能
第16页,本讲稿共49页
第17页,本讲稿共49页
烹调对食物中B族维生素含量影响
食物
烹调
方法
维生素B1
保存率%
维生素B2
保存率%
烟酸
保存率%
米饭
捞后蒸
39
50
24
面条
煮
69
71
73
油条
炸
0
50
52
小米粥
熬
18
30
67
第18页,本讲稿共49页
(3)合理贮存
◇水分含量大,相对湿度大,温度高
霉变
◇避光、干燥、通风、阴凉
第19页,本讲稿共49页
谷类的合理利用
(4) 合理搭配
◇在各类食物中应以谷类为主,而且必须注意粗细搭配;
◇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等,对健康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北京心肺研究中心证实,每日食用50克燕麦片,可使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降低,从而可降低动脉硬化的发生;
◇粮食粗细搭配可以利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
第20页,本讲稿共49页
第二节
豆类及其制品的营养价值
第三节类/制品营养
第21页,本讲稿共49页
豆类及其制品
◇ 大豆类:黄豆、黑豆、青豆、褐豆和双
色大豆五种
◇ 其他豆类:豌豆、蚕豆、绿豆、小豆、
芸豆等
◇ 豆制品:豆浆、豆腐、豆腐干、绿豆粉
丝、粉皮等
第22页,本讲稿共49页
第23页,本讲稿共49页
一、豆类/制品
一、豆类及其制品
(一)大豆的营养价值*
1.大豆的营养成分
1)Pro
约35-40%,属优质蛋白,LAA为蛋氨酸
2)脂类
约15-20%,其中PUFA占85%,以亚油酸最多(>50%),%的磷脂(卵磷脂为主)、维生素E
第24页,本讲稿共49页
3)碳水化合物
约25-30%,其中
50%为可利用的淀粉、阿拉伯糖、半乳聚糖、蔗糖
50%为人体不能消化的棉籽糖、水苏糖 大豆低聚糖
4)还含有较丰富的钙,硫胺素和核黄素
第25页,本讲稿共49页
2-2-2-2 豆类及其制品的合理利用
豆类食物中的一些因子
◇ 蛋白酶抑制剂:抑制人体胰蛋白酶的活性,妨碍蛋白质的
消化吸收 —— 湿热条件下失活
◇胀气因子:
水苏糖、棉子糖 CO2、H2、CH4
可被双歧杆菌利用,已应用于功能性食品
◇植酸:与锌、钙、镁、铁螯合,影响吸收
—— ~
◇植物红细胞凝集素:使人和动物红细胞凝集
—— 加热即破坏
◇皂甙、异黄酮:抗肿瘤,调节免疫、保护心脑血管
肠道微生物
第26页,本讲稿共49页
(二)其它豆类营养
(二)其它豆类的营养价值
Pro约20%左右,Fat含量极少,CHO50-60%,其它营养素近似大豆。是除大豆外的一类重要食物
二、豆制品的营养价值
豆制品
非发酵
发酵
发芽
Pro制品
第27页,本讲稿共49页
2-2-2-2 豆类及其制品的合理利用
◇ 加工处理后,明显提高了消化吸收率
破坏了抗胰蛋白酶,去除大部分纤维素
充分加热、煮熟,加工成豆浆、豆腐,65%->92~96%
经发酵工艺,蛋白质分解,更利于消化吸收
◇ 营养素含量的增加
豆芽发芽:淀粉->葡萄糖->抗坏血酸
豆豉发酵:微生物合成核黄素
◇ 合理搭配 与谷类食物搭配食用,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提高谷类食物蛋白的利用率
◇ 充分利用豆类中富含的膳食纤维i
第28页,本讲稿共49页
第四节
蔬菜、水果的营养价值
第四节蔬菜/水果营养
好好吃哦
第29页,本讲稿共49页
一、蔬/
食物的营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