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中国海军主要舰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海军各种舰艇在吨位、性能、火力上远不如死敌日本帝国海军。但当时的中华民国海军军人却无愧于中国海军的军魂,勇敢顽强的迎战扶桑强敌,可以说战至只剩下最后的一舰一艇,有些舰艇战沉后,还是将其武器和零部件打捞上来继续打击日本侵略者。据当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1942 年的统计,自 1939 年后中国海军中央舰队只有 17艘炮舰、炮艇、鱼雷艇、兵轮、物资轮上驶长江上游,还有海军电雷学校两艘德制鱼雷快艇和部分差艇在长江中游以及所属的 10 艘英制鱼雷快艇南下广西西江和广东舰队剩下的炮艇会合外, 其他的所有的大中型海军舰艇全部战沉殆尽。传上这组有关二战期间中国海军的主要舰艇历史照片,让后人怀念那些在民族存亡的时刻浴血碧海江河的海军英烈,也使大家重视中住,没有海权的国家必然落后于他国,落后就必遭凌辱,侵略者来了必会屠杀我民族众生。“宁海”号巡洋舰 1934 年拍摄的“宁海”号巡洋舰的历史照片,照片右下角有拍摄年代,估计为当时中国海军内部自行拍摄 1934 年参加日本帝八郎大将葬礼的‘宁海’号驶入日本横滨港口。与早年访日的清末中国海军的“定远”号战列舰一样,因两舷晒满被单衣物而被日本媒体大肆嘲讽。”(清末中国海军战列舰“定远”号访问日本长崎时在舰上晾衣物的军容不整,起源于原日本海军中将小笠原长生的一段错误记载,现已被证明也是与事实不符的谣传。)事实上,这是一种宣传手段而已,因为当时军舰没有烘干机,远航在舰上晾晒衣被符合条例,日本海军也是这样做的。但中国当时国力衰弱,敢怒而不敢言,只好任其嘲弄。据说是 1936 年的一张“宁海”号巡洋舰照片,效果很模糊,估计照相装备所限。 1937 年 9月 23 日,江阴战役爆发后的“宁海”号被日本“加贺”号航空母舰起飞的攻击机群炸伤坐滩搁浅在长江江阴段。很多中国海军资料上说被日军击沉, 显然是不正确的, “宁海”号巡洋舰的结局是被日本海军航空母舰空袭炸伤,后搁浅被俘获后编入了日本海军运输舰队序列。 1930 年中华民国时代的中国海军向日本兵库县播磨造船所订造一艘轻巡洋舰“宁海”号。造舰费用为法币 432 万元, 以中国东北大豆折价分期支付。“宁海”号是民国纪元以来外购的最大型军舰, 长 米,宽 米,吃水 米;排水量 2,526 吨,部分位置有 1英寸的装甲。动力部分为四部油炭混烧式锅炉,三部往复式主机三轴推进, 10,579 匹马力, 最高航速 节, 12节巡航时续航力 5,000 海里。配备 140 毫米( 英寸)双联装炮 3座 6 门,最大射程 10000 米; 76 毫米( 3 英寸)高炮 6 门,机关炮 10 门; 535 毫米( 21英寸)鱼雷发射管 4具,鱼雷 8枚;设深水炸丵弹投放装置, 配深水炸丵弹 9枚;可载水上侦察机 2架,无弹丵射器,使用时由吊车吊至水面从水上起飞,系由日本时计社研制,爱知厂建造,代号为“爱知 AB - 3”(即“宁海- 1号”,巡航时速 137 公里,升限 4300 米,航程 970 公里)。 1937 年驻扎江阴,自 9月 22 日起,日军连续轰炸, 最终于 9月 23 号被日机数枚炸丵弹命中,遭到重创,在长江岸边搁浅坐沉。日本海军在战役结束后的 1938 年即将此舰浮扬起做应急的修理,1938 年初改装为海防舰兼海兵学校练习舰, 并将“宁海”改名“御藏”, 1944 年 6月, 由于日军一线舰艇损失严重,被重新改回舰籍,为对空护卫舰兼航空基地移动设营舰, “宁海”号更名为“五百岛”号,武备改为 2门 127 毫米高炮和 15门 25 毫米机关炮,并安装了 22 号雷达。“宁海”号 1944 年 9月 19日御前崎南方八丈岛被美海”号巡洋舰:1936 年“平海”号巡洋舰完工后,载齐主舰炮等武备回国的照片,为当时中国内部拍摄。 1937 年,二战中日战场全面展开后, “平海”号驶往江阴前线的照片。同上面的内容一样,只是此照片为“平海”号后背的角度拍摄。照片右下角有英文写着“1937 年,陈上将所赠”,这个陈上将应该是指当时中国海军总司令陈绍宽上将。照片左下角有一个人的姓名“皮诺·海”,可能是某外国友人的珍藏。 1937 年 2月 23日,被日本海军航空队炸伤坐沉长江江阴段附近的十二圩浅滩的历史照片,照片为某日本海军军官所摄。“平海”号巡洋舰的命运和其姊妹舰“宁海”号一样,未被日寇完全炸沉,只是坐滩搁浅被日军俘获,尔后被编入日本海军运输舰队序列。“平海”号巡洋舰是民国海军向江南造船厂订购的轻巡洋舰, 与“宁海”同级,原订预算 458. 8万元, 6年完工。排水量
二战时中国海军主要舰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