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内容提要:《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 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有传奇、志怪、轶事等, 诸体兼备, 为中国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此书在他 40 岁左右已基本完成, 后来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 491 篇, 题材非常广泛, 内容极其丰富。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 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 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 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 它形式上兼采众体之长,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即用唐人传奇的创作精神和手法写志怪小说, 不仅继承了六朝志人志怪和唐代传奇的传统,而且还从话本小说、史传文学以及唐宋散文中吸取艺术经验, 加以融汇创造, 在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上表现出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特色。作者还以其大胆奇异的艺术想象,曲折离奇的情节艺术,雅洁明畅的语言艺术,成功的塑造了众多形象鲜明生动的艺术典型,文章结构布局严谨巧妙, 文笔简练, 描写细腻, 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聊斋志异》在艺术上代表着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它博采历代文言短篇小说以及史传文学之所长,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造奇设幻,描绘鬼狐世界,从而形成了独特艺术特色。《聊斋志异》每叙一事,力避平铺直叙,尽量做到有起伏、有变化、有高潮、有余韵, 一步三折, 变幻无变, 故事情节力避平淡无奇, 尽量做到奇幻多姿, 迷离惝恍, 奇中有曲, 曲中见奇。塑造人物手法多样, 个性鲜明也是其一大特色。《聊斋志异》中在刻划人物时,或通过人物的声容笑貌和内心活动, 或通过生动、准确的细节, 或通过自然环境的衬托,从正面、侧面、反面各个不同的角度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往往寥寥数笔, 便能形神兼备。总体来说, 蒲松龄用文言写作的《聊斋志异》几百年来它不仅并未随着时代的更迭、文言在社会生活中的消失而为人们所遗忘, 随着传播媒介的进步发达, 它反而俘获了更多数量的读者,这与其极强的艺术魅力是分不开的。关键词: 聊斋志异艺术特色离奇曲折个性鲜明《聊斋志异》是蒲松林先生的一部具有自己的艺术特点的短篇小说集,作品大都以虚构幻想,托笔寄意,借花妖弧鬼以讽喻现实,揭发吏治的贪婪、溃疡, 富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小说中时有流露以至宣扬因果报应思想和封建伦理观念, 反映了作品的思想局限,但《聊斋志异》在文学史艺上集志怪与传奇之大成,“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创造了一个色彩绚丽、美不胜收的艺术世界, 读后能使我们得到艺术的美的享受。它的艺术美, 表现为思想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绝不是那些逞才使气、炫弄技巧的作品所能比拟的。下面就结合部分作品,从五个方面谈谈《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一形式上兼采众体之长《聊斋志异》兼采众体之长, 不仅继承了六朝志人志怪和唐代传奇的传统, 而且还从话本小说、史传文学以及唐宋散文中吸取艺术经验, 加以融汇创造, 在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上表现出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特色。其中有的是纪实性的散文小品,内容或写人,或记事, 或描绘一个场面,或摄取某种生活情景,多为记述作者的亲见亲闻, 近似绘画中的素描或速写。这类作品, 一般篇幅短小, 而内容大多写实, 不涉怪异。如《偷桃》写民间杂技,《山市》写山中奇景,《农妇》记人物异行等。有的则将叙事议论熔为一体, 短小精悍, 类同笔记小品。还有的则具有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 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明确的主题思想, 一般篇幅都较长, 书中的传世名篇多为这类作品。如《促织》、《席方平》、《红玉》、《婴宁》、《青凤》等等。这类作品多取法于唐人传奇, 又广泛地从志怪小说和散文传统中吸取营养, 是对传奇小说的发展和提高, 比之唐人传奇, 想象更丰富, 情节更曲折, 描写更细腻。在形式上, 这类作品多采用以一个人物为中心的传记体, 小说也多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又摹仿《史记》人物传记后的“太史公曰”,篇末一般附有“异史氏曰”,在讲完故事之后,直接发表作者的议论和见解。或者点明主题, 或者借题发挥, 尖锐泼辣, 短小精悍, 很接近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杂文。这些都显然熔铸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史传文学和散文的艺术传统, 以及宋元以来白话短篇小说的艺术经验, 在构思、人物塑造、情节组织和语言提炼等方面, 都有新的特色。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聊斋志异》艺术表现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即用唐人传奇的创作精神和手法写志怪小说。作者一方面搜奇记异, 广采民间传说; 一方面又加以改造和再创作, 融汇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实感。因而《聊斋志异》中的优秀作品, 在艺术风格上, 既有六朝志怪的简括明洁, 又兼有唐人传奇的细腻丰赡。二大胆奇异的艺术想象幻想性和现实性相结合,是《聊斋志
浅论《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