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边界问题的思考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是有边界的,问题是,这个边界到
底在哪里?要回答这一问题并非易事。但是,若不回答这一
问题,我们就无法断定什么样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狭化”
了,什么样的语文综合性面面俱到。但问题是,
在视野大开的同时,语文失却了核心,语文学习也没有了问
题焦点,相应地,语文综合性学习无边界泛化也就随之而来。
语文素养论的无限泛化,使得语文教学失去了语文学科的核
第 5 页
心问题,在“全面”的时髦口号下追求面面俱到,结果是收
获浅薄的“广”和无序的“多”,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在这
样的理念下让各种非语文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场”,而语文
教学却“反认他乡为故乡”。另一个方面,语文素质的养成
是以生活中的语文习得为主还是以学校的语文学习为主,二
者关系到底如何理解?什么是高效的语文学习方式?语文学
习与生活到底具有怎样的联系?通过文章、文学学习语文会
比到生活中、到其他学科中学语文学得更好吗?或是恰恰反
过来?这在我们面前还是“黑箱”,我们如果不能明确回答
这些问题,我们指责那些所谓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泛化”、
“非语文化”就缺乏底气。
二、对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综合”的理解会影响综合的深
度和力度
什么是“综合”?什么是“语文学习的综合性”?这些问题
第 5 页
还有待深入探讨。所谓综合,就是“把分析过的对象或现象
的各个部分、各属性联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综合是与分
析相对的,也是与分析相依存的,没有分析就谈不上综合,
所谓分析,就是对事物或现象的要素及相互联系的了解和理
解。也可以这样说,要进行综合首先必须对所要综合的对象
进行分析,探明其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关联性。
正是事物内在要素的关联性的多少强弱决定了综合的可能
性及其综合程度的深浅,也正是不同类、不同质的事物有其
关联性,综合才成为可能,通过综合才能使事物的内部要素
相互影响,产生作用,实现功能增值。否则,貌似综合实则
拼合、杂烩。例如,我们常常把语文学习与音乐学科的学习
进行综合,但是到底在哪个维度上进行综合,我们少有深入
第 6 页
分析和研究。通常的做法是,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开展
音乐活动,先是“唱唱”、“听听”,然后“说说”。下面
题为《〈穿行在音乐的天空〉教学案例》较为典型地代表这
种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方式:
教学过程:
一、播放流行音乐,唤起学习兴趣。
二、穿行音乐天空,了解中外经典。
(一)走进民族音乐。
1、说说你接触过的民乐曲目。
2、根据音乐风格猜猜它所产生的地域。
《信天游》
《好一朵茉莉花》
《珠穆朗玛》
《月光下的凤尾竹》
3、说说你知道的民族乐器和用它们演奏的优秀曲目。
4、看影音片段猜乐器。
5、听音乐,猜乐器猜曲目,讲典故叙来历,我们一起来欣
赏。
第 8 页
《二泉映月》
《高山流水》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二)走进外国音乐。
1、说说你接触过、了解过的外国音乐。
2、了解经典,欣赏经典。
《命运》
(三)自选曲目推介(分小组介绍)。
三、交流各自感悟,感受音乐魅力。
纵观整个教学流程,这节课不像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倒很像
是一节“音乐欣赏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音乐相关知识的
介绍、乐曲的播放和欣赏,而语文学习却被遮蔽了,被削弱
了。但是,笔者认为,问题不在于“音乐欣赏”与“语文学
习”内容安排得多少,真正的问题表现在这节课的综合性太
弱,我们几乎看不到“音乐欣赏”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
合”维度,到底在哪里达成了“综合”。如前所述,凡综合,
应该找到综合对象之间的相通、关联的“综合点”,只有凭
第 8 页
借这个“结合部”才能实现两个或多个不同事物、不同学科
的融通,进而达成对事物和学科的多重理解。就语文综合性
学习而言,就是要凭借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性,通过学科
之间的相互沟通来实现学生学科素质的多重建构。具体到
《穿行在音乐的天空》这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而言,它显然
是语文学科“跨入”音乐学科的综合。在这种跨学科的综合
中,我们首先要找到两个学科可以综合并实现综合的“基
点”,这种综合的“基点”主要不在说说乐曲的相关知识
上,也不在听后谈谈感悟上——如果把综合定位在这两点
上,那么语文学科就可以随便地“综合”,就可以与任何东
西“综合”,这恰恰是当前语文综合性学习“泛化
’’的一个重要根源所在。语文与音乐综合的
“基点”应该建立在二者的联系性上,具体地说,语文与音
第 9 页
乐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二者同为传情达意的一种方式,同属表
达情感的符号系
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边界问题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