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学位论文题目居住区广场规划设计研究学生俞剑卿指导教师徐淑梅教授年级 2007 级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别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1 年3月居住区广场规划设计研究俞剑卿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主要介绍了广场的发展历史以及其分类, 着重介绍了居住区广场的设计原则及其方法, 以求打造出一个舒适,适宜,以人为本的居住区广场,给居民一个可以散步,休息,游玩的空间。并举了两个实例进行分析居住区广场的设计手法,以及其优缺点。关键词: 广场;居住区;实例分析一、广场基本概述广场是一个可让人们聚会休息的空间, 是将人群吸引到一起进行休闲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形式。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更加渴望改善生活环境, 走出狭小的居室, 寻找一个能接近自然、放松自我的外部环境。广场, 作为休闲、娱乐、交际的场所所透射出来的广场文化, 集中体现了人们的文明程度, 反映出人们的修养、素质和城市规划建设的水平与质量,是城市物质与精神文化建设的集中体现。(一)基本概念广场是指面积广阔的场地, 本文特指城市中的广阔场地,它是城市中人们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或交通活动的空间, 通常是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场所。在广场中或其周围一般都布置着重要建筑物, 往往能集中表现城市的艺术面貌和特点。在城市中广场数量不多, 所占面积不大, 但它的地位和作用很重要, 是城市规划布局的重点之一。(二)广场的发展历史 1. 古代广场城市广场起源于古希腊时代, 建筑物布置以神庙为中心, 各种建筑围绕它而形成广场。古罗马的广场功能比古希腊的广场有所扩展,除了原先的集会、市场交易功能外, 还包括审判、庆祝、竞技等。广场建设达到了一个高峰。中世纪的广场以意大利广场为杰出代表, 这些广场大多具有较好的围合性, 周边建筑具有良好的视觉空间和尺度的连续性, 从而创造出如画的城市景观。文艺复兴时期广场普遍较大, 它强调广场及其建筑要素的动态视觉美感、有机结合地形以及城市道路对景。但由于尺度不断膨胀, 广场日渐失去了对人的亲和力, 缺少中世纪广场的生活情趣。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圣彼得广场。古代的城市广场空间以单一形态为主, 空间特色鲜明, 平面形式多样; 广场以建筑限定边界, 空间围合度高; 广场组成要素简单, 以硬质铺地为主, 点缀喷水池、雕塑等纪念物。 2. 现代广场 20 世纪初, 工业革命彻底摧毁了西方传统城市中的围墙, 城市规模迅速膨胀。在以现代主义为主流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原则指导下,整齐的路网和方盒子建筑形成 20 世纪城市的典型景观, 建筑成为主角, 广场成为附属。这一时期的广场规模巨大, 平面规整, 空间围合感差, 绿化少, 缺少人性尺度。二战后, 人们厌倦了现代主义城市空间的单调冷漠,罗杰· 坦西克的《寻找失落的空间》、克里尔的《城市空间》等书都指出现代主义城市设计模式忽视街道和广场,并提出改进措施。 20 世纪 80 年代兴起的新城市主义探索了在现代生活条件下重建街道和广场的理论和方法。与二战前相比, 当代城市广场的设计综合运用城市规划、建筑学、生态学、环境心理学等知识, 设计水平有很大提高, 并形成一些新的特点: 广场规模、形态多样, 注重与城市社区的整体协调, 注重空间尺度和人的心理感受; 广场多功能混合使用,
居住区广场规划设计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