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深系数m表示拉深材料的变形程度,m愈小,说明拉深变形程度愈大,相反,变形程度愈小。
拉深件的总拉深系数m总等于各次拉深系数的乘积,即
拉深时如果m取得过小,会使拉深件出现质量问题:起皱、断裂或严重变薄。
极限拉深系数[m]查表确
(2)工序件高度的计算
根据拉深后工序件表面积与坯料表面积相等的原则,可得到如下工序件高度计算公式。计算前应先定出各工序件的底部圆角半径。
第六页,共20页。
例 求图示筒形件的坯料尺寸及拉深各工序件尺寸。
材料为10钢,板料厚度t=2mm。
解:因t>1mm,故按板厚中径尺寸计算。
(1)计算坯料直径
根据零件尺寸,其相对高度为
查表4-4得切边量
坯料直径为
代已知条件入上式得D=mm
第七页,共20页。
(2)确定拉深次数
坯料相对厚度为
按表4-1可不用压料圈,但为了保险,首次拉深仍采用压料圈。
根据 =,查表4-8得各次极限拉深系数
m1=,m2=,m3=,m4=,…。
故 d1=m1D=mm=mm
d2=m2d1=mm=mm
d3=m3d2=mm=mm
d4=m4d3=mm=23mm
此时d4=23mm<28mm,所以应该用4次拉深成形。
第八页,共20页。
(3)各次拉深工序件尺寸的确定
经调整后的各次拉深系数为:
m1=,m2=,m3=,m4=
各次工序件直径为:
……
各次工序件底部圆角半径取以下数值:
r1=8mm,r2=5mm,r3=4mm
各次工序件高度为:
……
第九页,共20页。
(4)工序件草图
第十页,共20页。
三、圆筒形件拉深的压料力与拉深力
1. 压料装置与压料力
压料装置产生的压料力FY大小应适当:
在保证变形区不起皱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小的压料力。
理想的压料力是随起皱可能性变化而变化。
任何形状的拉深件:FY=
式中 A――压料圈下坯料的投影面积;
p――单位面积压料力,p值可查表;
圆筒形件首次拉深
圆筒形件以后各次拉深
(i=2、3、…、n)
第十一页,共20页。
2.拉深力与压力机公称压力
(1)拉深力
采用压料圈拉深时
首次拉深
以后各次拉深
(i=2、3、…、n)
K1 、k2值可查表4-15.
不采用压料圈拉深时
首次拉深
以后各次拉深
(i=2、3、…、n)
第十二页,共20页。
(2)压力机公称压力
单动压力机,其公称压力应大于工艺总压力 Fz。
工艺总压力为
注意:
当拉深工作行程较大,尤其落料拉深复合时,应使工艺力曲线位于压力机滑块的许用压力曲线之下。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按下式来确定压力机的公称压力 :
浅拉深
深拉深
第十三页,共20页。
四、压料装置
生产中常用的压料装置有弹性压料装置和刚性压料装置。
第十四页,共20页。
第十五页,共20页。
弹簧和橡胶压料装置通常只用于浅拉深。但是,这两种压料装置结构简单,在中小型压力机上使用较为方便。注意要正确地选用弹簧的规格和橡胶的牌号及尺寸,并采取适当的限位措施,就能减少它的不利方面。弹簧应选总压缩量大、压力随压缩量增加而缓慢增大的规格。橡胶应选用软橡胶,并保证相对压缩量不过大,建议橡胶总厚度不小于拉深工作行程的5倍。
气垫式压料装置压料效果好,压料力基本上不随工作行程而变化(压料力的变化可控制在10%~15%内),但气垫装置结构复杂。
第十六页,共20页。
压料圈的结构形式
a)平面形压料圈 b)锥形压料圈 c)弧形压料圈
1-凸模 2-顶板 3-凹模 4-压料圈
第十七页,共20页。
限位柱可使压料圈和凹模之间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s。对于带凸缘零件的拉深,s=t~)mm;铝合金零件的拉深,st;钢板零件的拉深,st(t为板料厚度)。
有限位装置的压料圈
第十八页,共20页。
刚性压料装置
双动压力机用拉深模的刚性压料
1-凸模固定杆
拉深比与拉深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