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三借芭蕉扇》教案设计
第 2 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三借芭蕉扇》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止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绿线中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有关词语,
小学二年级语文《三借芭蕉扇》教案设计
第 2 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三借芭蕉扇》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止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绿线中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有关词语,会用“竟然”“水泄不通”造句。
3、联系课文读懂作业中有关句子,并理解带点的词语,懂得利用恰当的夸张,才能写得具体,土动。
4、通过熟读课文,了解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经过,学习孙悟空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精神。
5、了解孙悟空人物形象的刻划,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联系课文读懂作业中有关句子,并理解带点的词语,懂得利用恰当的夸张,才能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难点:学会本课12个生字,绿线中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有关词语,会用“竟然”“水泄不通”造句
教学方法:讲练法讨论法
教具:小黑板卡片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课题:三借芭蕉扇
第 3 页
出示小黑板:
芭蕉汁水烘烘腾起千丈之高口诀
一抹径自扛着猪八戒脚磴头撞
捶胸猢狲细雨霏霏
指名读——齐读。
2、文中写的是谁向谁借芭蕉扇?借了几次?
(文章写孙悟空向铁扇公主借邑蕉扇,总共借了三次)
3、再次读题“三”借芭蕉扇。
(1)你还知道哪些跟“三”有关的典故?(“三”打祝家庄、“二”顾茅庐、“二”打白骨精)
(2)在这些故事中的“三”有什么含义呢?(学生自由讨论)
(3)师总结:中国传统小说惯用“三”来设计小说情节。
有时并不一定就指三次。“三”中包含了做事不易、需要克服困难才能成功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
1、文章中孙悟空为什么要借芭蕉扇?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三次借芭蕉扇?请人家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流利。
(2)按问题提示给课文分段。
(3)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分段情况。
第 4 页
3、讨论文中学生有疑问的词语。
四、精读课文第一段。
1、孙悟空为什么要借芭蕉扇?自由读第一段,用文中的话回答。
出示:
这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要翻过此山,就是铜脑袋、铁身躯,也要化成汁水。这山的火焰只有翠云山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才能扇灭。
(1)火焰山是怎样的一座山呢?谁能读出这山的危险来?(紧扣“八百里”、“寸草不生”“铜脑袋、铁身躯”体会火焰山之险。)
(2)抓住“只有”体会借扇的必要性。
2、孙悟空这次借扇结果如何呢?(理解“不但不借,反而”)
3、铁扇公主为何如此恼恨孙悟空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表扬、引导)
五、总结。
孙悟空首次想借扇,铁扇公主不但不借,反而把他扇出五万多里,拉卜来,孙悟空又是怎样不屈不挠三次借扇的呢?下节课
最新小学二年级语文《三借芭蕉扇》教案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