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黄牛养殖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写单位:XXXXYYYY政府
编写时间:二○一一年十一月
目 录
第 一 章 总 论 1
工程名称及稳定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养牛积极性。带动了ZZZ村乃至YYYY其它产业的共同开展,真正全面提高了该村的养牛业的科技示范作用,并能逐步建立健全本身的养殖技术管理体制体系。这样有利于黄牛的饲养管理、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冷配改进工作;有利于牛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市场销售;有利于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并能加快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养牛业的标准化,提高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命力,适应今后经济开展的要求。
工程建设的依据
该村的地理位置优越,XXXX有着十分悠久的养牛历史,这里的气候条件与地理条件完全符合牛的生活习惯和生长特性,而且该村局部村民对牛的人工养殖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饲养技术,有利于今后的饲养管理和养殖示范户的培训和培养。
YYYY党委、镇政府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各村的开展形式,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贫困村整体扶贫规划措施。历年来养殖业一直被列为镇里的重点开发工程,在政策上给予必要的倾斜和照顾,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帮助,在技术上给予了无偿的技术支持。因此养牛业有很好的群众根底,该工程的建立为YYYY养牛业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底。
养牛业有其自身的开展优势。一是饲料来源广泛,在该村搞青储饲料的生产也十分便利;二是养牛业风险系数小,后期投资少;三是养牛业不需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饲养管理技术容易掌握;四是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五是养牛业开展速度快,规模形成快,市场前景广阔;六是养牛业一直是长白山地区大力开展的特色养殖业,有良好的群众根底。
因此在YYYYZZZ村建立黄牛养殖工程,有十分优越的技术支持、政策支持,有工程本身开展的优势。
综上所述,黄牛养殖工程可促进黄牛养殖的健康开展,促进本地区的经济繁荣。工程的建设符合我国山区经济产业化政策,对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开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进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该工程的建设是必要的。
技术依托单位简介
XXXX牧业管理局,是国家事业单位,有专业技术人员120名,其中:草原饲料技术人员16名,全县拥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7名;中级30名;初级93名,他们有较高的业务水平。YYYY镇兽医站为辅助单位,负责卫生的防疫、检疫等工作。
第三章 产品市场分析
国际市场
养牛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局部。大力开展养牛业,对调整人民群众的食品结构,增加动物蛋白,增强体质,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推动现代化建设,都有重大的意义。
在我国各种役畜中,牛的饲养量最多,分布最广。役牛具有耐粗饲、拉力大、步履稳重、持久力强等特点,是当前农业生产上的主要动力来源。
牛排出的粪尿可为农业生产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料。除了牛的头数有较大的增加外,牛的育种和改进工作也取得很大成绩。建国以来,为了提高牛的质量,各地政府投资建立了一批养牛场和人工授精站,引进了大批优良品种,推广冷冻精液和人工授精技术。
第四章 建设厂址选择
YYYY自然情况
YYYY为XXXX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接延吉市三道湾镇,南临石门镇,西为新合乡,北接亮兵镇。幅员896平方公里,下辖50个行政村,总户数18000户,总人口72000人,其中,农业户4171户,农业人口14900人,有汉、朝鲜、满、回等民族。YYYY是XXXX县城所在地,珲乌公路从此经过,是通往二道长白山的必经之地。每年到长白山旅游的人员到达上百万人次,全镇根据本身资源的优势以及县里政策的号召,多年来一直把养殖业及中药材种植业做为我镇经济开展的主导产业来抓,并制定了相应的开展规划,形成了一套符合自身开展的养殖种植方案,总结出了符合自身开展的经验技术。为了将养殖业标准化、系统化、规模化,我镇制定此工程,将我镇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建立科学的种草养牛示范基地,不仅能够组织困难户和下岗职工种植牧草增加收入,还对全镇乃至全县种草养牛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厂址的选择
ZZZ村位于XXXXYYYY东北部,距离县城18公里,共有3个自然屯,,可放牧草原近300公顷。全村现有人口46户,205人。劳动力156人,具有多年饲养牲畜经验。多年来,在镇畜牧站的指导下,小面积试种牧草获成功,并具备了种草养牛的经验。
YYYYZZZ村,属于中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清楚,冬暖夏凉,雨量充分、阳光充足,年平均气温2—6℃,年积温2400—2700℃,年降水量500—700㎜,无霜期115—
农村黄牛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