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果蔬入五脏
不同颜色的水果、蔬菜的归经功能主治各有不同。一般来说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各以白、绿、黑、红、黄五色代表,并联系和代表多种器官:属金的是肺、大肠和鼻;属木的是肝、胆囊;属水的是肾、膀胱、耳和骨骼;属火的是心、有缓解病症之效。
腹泻者。葱含大量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杀菌、抑菌功效,特别擅长与痢疾杆菌作战。夏季腹泻多发,嚼点生大葱,有预防和缓解的作用。
食欲不振者。葱白入胃经,在治胃病的方子里,常能看到它的身影。葱可以刺激胃液的分泌,促进消化。食欲不振或吃饭不香时,炒菜时多加些小葱,能有效增进食欲。小便淋漓不尽、大便不畅的人,多吃葱还可以“通二便”。
肺病者。《本草纲目》讲,葱“外实中空,肺之菜也,肺病宜食之”。有肺病者吃大葱,可以补肺、止咳。
血压高者。葱能延缓组织和器官老化,特别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防止血栓形成、降低血脂。大葱与蘑菇同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压升高所致的头晕。
需要提醒的是,自汗、盗汗往往是体虚的表现,吃葱会加重这些症状。葱刺激性较大,患有胃肠道疾病,尤其是溃疡病者,不宜多食。
土豆营养丰富、易于储存,不管是平凡的家常菜还是高贵的宴席上,都能找到它的身影。土豆的烹饪方法多种多样,到底哪种做法最健康,营养损失更少呢?我们来把常见的土豆做法排个名次吧。
第一名,蒸土豆。蒸土豆是最理想的烹调方式,对营养影响很小,还能保留天然清香。研究显示,土豆在蒸熟后维生素C损失极少,保留率在80%以上,而碳水化合物、矿物质、膳食纤维都没有什么损失,还会使其中的淀粉颗粒充分糊化,使它在体内更容易被消化分解,不会给胃肠带来负担。
烹调提示:带皮蒸制的整土豆营养损失更少,尤其是维生素C保留得更多,是最佳吃法。
第二名:土豆泥。土豆蒸熟后压成泥,口感酥软,更适合老人和孩子。经过合理搭配,还能作为需要控制体重、血糖、血压等人群的食疗菜。不过,一些不恰当的搭配却会毁掉土豆泥的营养保健作用。比如一些洋快餐中的“奶香土豆泥”,加入了大量的人造奶油、人造色素、香精和糖,使土豆泥的营养大大扣分。
烹调提示:推荐酸奶坚果土豆泥,不但味道好,而且添加酸奶和坚果后又补充了蛋白质和矿物质,营养更加丰富,是不错的加餐美食。坚果选择核桃、腰果、花生都可以。
第三名,红烧土豆。土豆切成大块,刀工少,断面就少,因此水溶性维生素,比如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损失也少。不过有人在红烧土豆时,会把土豆先炸一下,这样虽然口感更好,但却破坏了许多宝贵的营养素。
烹调提示:土豆烧牛肉是绝配。土豆中缺乏矿物质铁和蛋白质,牛肉恰恰富含这些营养。而牛肉缺少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C,并且含有胆固醇,土豆不但可以弥补牛肉的不足,还富含膳食纤维,可以减少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
第四名,炒土豆片。土豆切成薄片烹调,会使其中的营养流失一部分。但是一般炒土豆片烹制时间较短,能一定程度上弥补不足。
烹调提示:炒土豆片之前别用水泡,浸泡会损失更多的营养。
第五名,炒土豆丝。土豆丝切得非常细,会导致许多营养流失。而且一般人在炒土豆丝前还会用水泡,有的甚至先焯再用凉水冲,这些做法都会使其中丰富的维生素C和钾、镁等无机盐大量溶于水中而损失。而且这样炒的土豆丝因为断面多,表面积增大,还会吸收更多的油脂。
烹调提示:早放醋,不但增加口感,还能提高蛋白质、钙和维生素C等营养素的吸收率。晚放盐,一来盐会让土豆丝变软,二来会增加维生素C的损失。如果盐放得过早,还会增加钠的摄入。
第六名,香辣土豆丝。这是近年来饭馆里特别流行的一道菜,土豆丝经过油炸之后,加入辣椒等调料,又香又辣,但是却大大损失了营养。
烹调提示:油炸后的土豆丝不但营养几乎损失殆尽,还会生成致癌物,沾附更多的油脂,对健康尤为不利。
随着天气的逐渐转热,许多中年人都爱吃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水果、冰淇淋,更爱喝冰镇饮料和啤酒等,感觉是又凉爽又解渴,这样,极易患上腹痛的疾病:轻的肚子咕噜响,阵阵腹痛,放屁增多。重的腹痛很严重,恶心、呕吐、泻肚、全身发热、头痛头晕、四肢无力。因这种腹痛是吃了在冰箱里存放的食物引起的,故又叫冰箱性腹痛。
天气热的时候,身体为了更好地向外散热,全身血管都处于扩张状态,血液流动加快,体内的温度增高。胃肠道的血管扩张后,温度可达38℃左右,而刚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食物,只有4℃~8℃,两者的温度相差很大,胃肠道的黏膜突然受到如此强烈的低温刺激,血管突然遇冷收缩变细,血流量减少,发生严重的贫血现象,潜伏在胃肠道的细菌和病毒乘机繁殖起来,引起胃肠道发生炎症。胃肠道受了低温刺激,蠕动加快,甚至发生痉挛性收缩,粪便向下排泄增多,于是发生腹痛、
五色果蔬入五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