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别人不曾画过的 做自己不曾做过的.doc画别人不曾画过的做自己不曾做过的动荡却值得回味的求学时期汤传杰――中国当代著名油画家,汤老师出生于山东蓬莱, 7 岁时与家人来到北京定居。于 1959 年进入北京艺术师范学院附属艺术师范学校学习。 1962 年汤老师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附中美术科, 因当时家庭条件所限,在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只上了半年就被迫参加了工作。工作的几年里, 汤老师向往艺术的决心坚如磐石, 于是选择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进行深造, 他十分珍惜这次机会, 努力学习, 刻苦钻研, 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大学学业。汤老师说:“现在回忆起当时在附中上学的经历是丰富多彩的,有素描、国画、水彩、书法、剪纸、泥塑等等。那是一个“又红又专”的时代, 也是一个特别矛盾的时期, 在当时虽然提出了“又红又专”的口号,但是在现实中却只注重“红”,忽略了“专”。画家如果拿着速写本画速写会被认为是走资产阶级的白专道路, 这就在精神上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国家的困难时期, 我们连续三年天天都在挨饿。那时候, 画素描用的都是黑颜色的纸, 学油画的时候也买不起油画颜料。但那段时期值得回味的东西太多。我们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非常多, 相比现在,那时候我们学画画的目的非常单纯。”从电影海报到油画创作经过那段动荡的岁月,汤老师从 70 年代开始在直属北京文化局的北京市美术公司工作。当时在装潢设计室做设计, 工作内容包括画招贴画与做书籍装帧等。汤老师笑着说:“比起做设计来说, 我的性格更适合画画。”由于对绘画的执着追求,汤老师从 1972 年开始,就从美术公司调任到北京西单剧场, 在那里画电影广告宣传画, 这一画就是十年。汤老师颇有回味地说:“我把海报当创作去画,我非常喜欢这份工作。”当时的北京电影公司经常组织各剧场所有的美工进行每周一天的绘画基础训练, 比如画风景、画肖像, 以训练剧场美工的造型能力, 还经常组织到工厂或农村去写生。那时的汤老师画的是水粉, 在艺术实践、业务训练的时候选择画油画, 这样的经历对汤老师日后的油画创作积累了丰富且宝贵的人生阅历。汤老师的油画讲究大的色彩关系,颜色比较灿烂强烈,有视觉冲击, 或许可以看出与曾经画电影海报的经历有一定的关系。筹备首届中国油画年展在 1991 年中国美协、中国艺术研究院与江苏画刊联合在历史博物馆举办了“首届中国油画年展”,这个展览后来到中国香港做了巡回展,汤老师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与中国艺术研究院下属美术公司的代表, 担任了“首届中国油画年展”组委会的副主任。当时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年展”的作品也同时刊登在《中国油画》的页面上。这次展览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汤老师成为本次画展的筹备者与参与者之一, 这样的经历为今后组织展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中得汤老师的第一笔稿费是为某报纸画了一幅插图所赚的一块钱, 在 80 年代中国几乎还没有艺术市场。 1985 年北京的一次小型春节油画展上的展品居然让日本人以每幅一、二百元人民币的价格买走。于是在 199 2 年, 汤老师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同事组织了三百多幅油画作品来到中国香港展销, 卖了 100 多幅, 总价值 100 多万人民币, 那在当时可是笔巨款了。那时候国内还没有拍卖公司,在那之后,汤老师又陆续组织了几次活动, 分别到中国澳门、马来西亚等地。这些活动不仅在社会上取得了一定的影响,也为参与其中的画家们
画别人不曾画过的 做自己不曾做过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