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探析.doc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探析摘要:本文立足于国有企业,分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现状,对如何建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以及实施的具体过程进行了探讨。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应该是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和管理薄弱环节, 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从而不断调整和完善内部控制。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国有企业 2010 年4 月财政部颁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以下简称“《评价指引》”) ,要求企业结合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有序看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随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逐步建立和规范, 除上市公司之外的其他大型国有企业也在制度层面和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现状分析首先, 企业领导层对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内部控制是一个设计、执行、评价和整改的循环过程, 很多企业重“设计”、重“执行”, 却忽略了至关重要的“评价”和“整改”环节。其次, 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尚未建立。财政部 2010 年正式颁布的《评价指引》主要侧重原则性指导意见; 各学者对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范围、内容以及方法等基本问题的研究只是散见于各种文献中。再次, 现有内部控制评价缺乏统一性和综合性。目前多数文献的研究集中注意个案或某一切入点; 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实务中多以某个业务事项或环节为例, 没有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目前, 大部分国有企业都已经设立内部审计机构, 董事会或总经理办公会等决策机构可授权内部审计机构负责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1. 内部控制评价准备过程(1) 明确内部控制评价目标。根据《评价指引》, 内部控制评价目的是“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而内部控制有效性是指“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能够为控制目标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应该注意的是, 内部控制提供的是“合理保证”而非“ 100% 保证”,而至于偏离多少则取决于企业的风险容量, 即风险可容忍的程度。因此, 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应该是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和管理薄弱环节,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 从而不断调整和完善内部控制。(2 )制定内部控制评价方案。由内部控制评价部门拟定评价工作方案, 明确评价范围、人员组织、进度安排等。报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审批后实施。 2. 内部控制评价实施过程针对每一个业务事项,内部控制评价具体包括六个步骤: (1 )流程分析和作业步骤分解。业务事项的流程应该涵盖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 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 根据级次可以分为一级流程、二级子流程和具体作业步骤。(2 )业务控制目标设定。确定该类业务控制总目标,在第一步流程分析基础上,将总目标进行分解至各子流程,得到可直接操作的子目标。(3 )关键控制点识别及其风险分析。在流程分析和目标设定的基础上, 识别出关键控制点, 并对每个关键控制点可能存在的现实和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即达不到子目标的风险。(4 )评价指标及标准设计。评价指标包括内控设计有效性和内控执行有效性。内控设计有效性可以分为信息处理依据和信息载体两个维度, 其中信息处理依据包括了“有制度规定的”、“无制度规定但约定俗称”、“无制度规定亦无明确授权”三种情形, 内控可依赖性依次递减; 信息载体包括“信息系统”、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