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欣赏如梦令(2).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照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简析】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 《如梦令》这个词调,为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勖创制,原名《忆仙姿》,嫌其不雅,故改为“如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照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简析】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 《如梦令》这个词调,为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勖创制,原名《忆仙姿》,嫌其不雅,故改为“如梦令”,又名“宴桃源”.“宴桃源”和”“如梦”均是创调中的词句。李清照的这首《如梦令》,不少选本印有题目,如《春晚》、《春晓》、《春景》、《春容》、《暮春》等,但都是编选者另加的。 词中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迫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照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和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和答复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可惜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展艺术的再创造。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其次,通过问答进展感情上的比照衬托。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构造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和感情上的细微差异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和感情上的冷淡,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和情思的深婉。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和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和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这一句不管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 明代的杨慎读了这首《如梦令》,曾用八个字概括其特点:“语新意隽,更有丰情”(《草堂诗余》),这评价是非常中肯实在的. 赏析二 这首小令是词人李清照的早期作品,一共六句话,却似一幅图。内容曲折而含蓄,语言深美而自然,笔调跌宕而有致. 写景:“雨疏风骤”,雨小而风急;写人:“浓睡"、“残酒",睡得香甜

欣赏如梦令(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hetyo
  • 文件大小13 KB
  • 时间202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