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记得我以前上学的时候,解最简单的方程的方式是这样的:比方x+5=8就是x=8-5,x=3。那时觉得很好懂,但是如今五年级课本上是这样的: x+5=8,x+5-5=8—5,x=。开场接触到这个课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记得我以前上学的时候,解最简单的方程的方式是这样的:比方x+5=8就是x=8-5,x=3。那时觉得很好懂,但是如今五年级课本上是这样的: x+5=8,x+5-5=8—5,x=。开场接触到这个课程时看到教材例题中的解法感觉很疑惑,“解方程”教学要“绕远路”?假设单单从简单的加减乘除的方程来看,第一种方法无疑是简单易懂而且步骤少,而第二种方法就相对复杂了。那教材这样改的目的是什么呢?深化研究教参后我体会很深,明白了新课程数学教学要 “瞻前顾后”的道理。
新课程的改革,更加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联络,使得小学的知识要表达和初中更加的接轨,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简易方程”,也就是说要通过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这一方法让方程的解法找到了本质的东西。老教材中解方程的教学是利用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决的,学生只要掌握了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这些关系式,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方程都可以用这些关系式去解。而我们新教材却完全不是这种方法,它是利用天平的平衡原理得到等式的根本性质,即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不变,和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等式不变进展解方程的。新教材
假设能把天平的规律教学得到位,这样就能把等式性质掌握好,等式性质掌握的好理解起方程来也有规律可循了。于是,我在教学时充分地利用天平实物和课件让学生深化地理解天平的平衡规律,从而顺利地提醒出了等式的性质。这样在解简易方程时学生很容易掌握方法。知道未知数加(或减)一个数时,只要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或加)同一个数,未知数乘(或除)一个数时,只要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或乘)。所以虽然复杂,但是更容易掌握。
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