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学科
罗田县思源实验学校教案
课题
(工程)
《我的母亲》
课时
第二课时
授课
时间
2021年 月 日,第 周,第 节
主备人:李海霞
主讲:
教学
目的
知识和技能 语文 学科
罗田县思源实验学校教案
课题
(工程)
《我的母亲》
课时
第二课时
授课
时间
2021年 月 日,第 周,第 节
主备人:李海霞
主讲:
教学
目的
知识和技能:
(情感线). 2.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3.学会运用比照手法,突出事物的特点的写作手法.
过程和方法: 1.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本文的暗线。
2.品读语言,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3。通过比照,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爱国主义"的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本文的暗线(情感线)。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
学
过
程
集体备课
个人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检查
1、检查课后“读一读 写一写"中的词语。
2、简答以下问题:
(1)作为母亲,她的人物特点是什么?
(2)请以“妈妈,我想对您说……”开头,说说最令你感动的母爱的细节.
二、理解反思
1、作为当家“后母”,母亲和家人是怎样相处的?表现出她怎样的品性?
A、除夕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 -—表现母亲宽容的度量、仁慈的品性。
B、处理和“我”大嫂、二嫂的矛盾。 -—表现母亲的容忍、温和的性格.
2、作为一名寡妇,母亲又怎样的处世为人? 受到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让五叔认错陪罪. ——表现母亲“刚气”的一面。
3、为什么作者用较多笔墨,写了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形? 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这一主题,其实不然。母亲对我的教育,不仅表达在如何“教导”上,更多地表达在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这和家人的相处,是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既写“言传”,更写“身教”。 4、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三、品味语言
1、母亲对“我”的教育影响表达在哪里?
学得了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谅解人。 (学生齐读文章最后一节)
2、这种感情,却是用极质朴、极有分寸感的语言来表达,形
成形质统一。试从文中找出类似的语句加以体会. (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 A、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双重否认,加强对“打了一点底子”的主观肯定,既说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一点”,也是谦虚的说法。
《我的母亲》教案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