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割席分坐后的人生.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割席分坐后的人生
割席分坐后的人生 三国人物弹 韩钟亮 《三国演义》 第六十六回下半回,伏皇后“讨曹”密谋败露之后,华歆带甲兵闯入宫殿,将藏于椒房夹壁中的伏后揪着发髻拖出,然后交付曹操。罗贯中采用此典,无非要证明华歆贪恋金钱与官位,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此人偏偏是最不爱钱财的。据 《魏书》,当年华歆在江东,颇受孙策、孙权兄弟的敬重,远近士人则更是顶礼膜拜。后来华歆北归,送行者多达“千余”,赠礼有“数百金”之多,而华歆一概不受,统统退回。遂使众人叹服其德。魏国建立后华歆位居“三公”,禄赐不可谓不丰,然而他一直保持清贫风气,竟至“家无担石之储”。为 《三国志》 做注的裴松之,引用 《谱叙》、《傅子》 中语,称“歆淡于财欲”,“积德居顺”,“清不可及”;其“事上以忠,济下以仁”,诚堪与古名相晏婴同侪。 第三层意思,是介绍管宁之为人。据 《三国志·魏书》 卷十一,管宁字幼安,北海国朱虚县人,齐相管仲后裔。那段有意思的游学生涯结束之后,他的老同学华歆投身仕途,一路栉风沐雨辗转跋涉,从尚书郎转豫章太守,再到尚书、侍中、相国、大司徒;他却乘桴浮于海,来到辽东,结庐山谷,凿坯为室,然后开始“讲 《诗》 《书》,陈俎豆,饰威仪,明礼让”,心无旁骛专心只做孔老夫子的事业。于是乎“越海避难者皆来就之而居,旬月而成邑”(《傅子》)。 旬月成邑,这很像上古虞舜时的景象。事实上管宁也确如虞舜那样做的;虽非“让畔”、“让居”,但有类似的礼让行为。譬如皇甫谧的 《高士传》,就记有管宁居辽期间的两件轶事。 其一,说的是“井”:管宁所在的村屯,因人多井少,而人的道德水准又参差不齐,难免发生男女错杂、争井斗讼之事。宁深为忧患,遂悄悄置办了许多汲具,分置井旁,供人取用。后来人们了解到汲具的来历,“乃各相责,不复斗讼”。 其二,说的是“牛”:有一回,管宁发现邻家的牛正在糟践他的庄稼地。他没有如乡民常做的那样,对牛驱打,再找牛主问罪;而是将牛牵至阴凉之处,供以饮食,让其吃饱喝足,然后送还主家。如此牛主“大惭,若犯严刑”,左右再无“斗讼之声”了。 这两件事说来极小极小,与华歆所做的国家大事不可相提并论;但仔细品味,它们所彰显的,却正是儒家精神。 《三国演义》 涉及管宁的文字太少,只有与华歆相关的这一处。讲到管宁“避居辽东”,“终身不肯仕魏”之后再无下文,给人的印象似乎他终老辽东,并未返乡。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查 《三国志》 可知:魏黄初四年,文帝曹丕下诏,令公卿举“独行君子”,司徒华歆首先就想到了管宁,并上表推荐。于是诏以管宁为太中大夫。然而管宁上书朝廷,固辞不受。不受,是不接受官职,并不是拒绝返乡的机会。事实上管宁立即上书曹丕,书中以“陛下”相称,解释其“不受”的原因非为别个,仅是“臣之气休”“日薄西山”而已。然后,他便收拾行囊,登舟越海,返回了阔别三十七年的故园。 管宁的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大约两三年之后,魏文帝曹丕去世,明帝曹叡继位。此刻“三朝元老”博平侯华歆,又想起了与他断交多年的老同学,那位当年的“龙尾”管宁;遂做出一项异乎寻常的决定:“称病乞退”,将太尉之职“让于管宁”。 太尉逊让,这在当时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三国志·魏书》 的华歆传和管宁传对此皆有记载。其“让位”是真实心迹的表露

割席分坐后的人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香菱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1-2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