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德国的善良教育对我国儿童善良品性养成的启示.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德国的善良教育对我国儿童善良品性养成的启示
作者:华敏
德国善良教育的内容
善良教育是德国道德教育的特色之一。在经过了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反思之后,德国人更是格外重视对其未来公民善良品质的培养,以期维护别人,才能和谐地与他人相处。在德国的家庭和幼儿园中,父母和教师都将宽容视为待人处事的美德,并处处给儿童以榜样作示范。儿童入学后,学校更是将“宽以待人”作为必修课对儿童进行教育。同时,教师还提倡学生将他们对基本道德原则的理解体现到对生活的基本态度和实际行为上来,以使儿童在实践中体现善良教育的价值。
——反对暴力。在对孩子进行反对暴力的教育时,德国人是不遗余力,而且十分重视反面事例的作用。对那些恃强凌弱的“小霸王”,校方的反对态度非常鲜明,常会采用说服教育的形式或借助规章制度加以约束,甚至会送他们到专门的机构进行“深入教育”。而对于可能引起儿童的暴力倾向的游戏或材料等,在德国也会受到严格的制止,如不赞成玩具商开发高科技的“暴力玩具”、不支持儿童(尤其是男孩)沉迷于坦克、战斗机等暴力玩具中。德国研究者已找到了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孩子小时候如果经常用玩具“模拟杀人”,长大后难保他们能成为和平人士。此外,在德国,教师和家长对影视节目中的暴力镜头和生活中的暴力事件等,也都能小心谨慎地对待,并注意引导儿童用“批判”的眼光对之进行审视。德国建立在对历史的深刻反省基础上的善良教育实质上是对人性的再认识和再思考。德国的善良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一种“全民运动”,所以善待生命在德国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并在他们的文化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对我国儿童善良品性养成的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心灵的感性和同情心都在童年形成,如果童年蹉跎,那么所荒废的就永远无法弥补”。儿童的可塑性最大,在这个阶段对他们进行善良情感的启蒙教育效果也是最明显的。善良品性的培养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创设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首先,应创设和谐美好的、充满爱意的家庭内部人际关系环境。培养孩子做一个心地善良的人,首要的一点就是爱人。而对人的爱,首先应表现在对自己的亲人的感情上。因此,家长必须创造一个和谐美好、充满爱意的家庭人际关系环境。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尊重和爱戴长辈。孩子生活在一个和睦的家庭,孩子的父母孝敬长辈,那么爱意将会在孩子的心里萌发。第二,夫妻之间要恩爱相处。一个争吵不休、打骂不断的家庭或离异的家庭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夫妻之间互爱互帮、相敬如宾的和谐状态则可让孩子在父母营造的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第三,把“理智的爱”献给孩子。马卡连柯说过:“没有父母的爱所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所以,家长不仅要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孩子,更重要的是要爱护孩子幼小的心灵,要给孩子以更多的尊重和信任,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平等和友爱。其次,创设信任和友爱的家庭外部人际关系环境。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同居一楼,却很少往来,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漠然和自私。孩子置身于“闭门自守”的家庭,可能会形成与社会不和谐的人格。杜威曾说:“理想的家庭必须扩大,必须让儿童接触更多的成人和更多的朋友。”这样,就要求父母要敢于把信任、友爱和关心献给他人,要求父母要敢于打开自己的门户

德国的善良教育对我国儿童善良品性养成的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aoapp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