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幽”提挈全诗旨意。描绘了初夏季节安静幽美的田园景象,表现了诗人在倍尝颠沛流离之苦后最终有栖身之所的愉悦之情。二三联写出环境的恬美和人事的幽趣。字里行间跳荡着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形象逼真地反映了江边村庄的恬淡生活画面。末联忽而转折,“但有故人供禄米”,于快乐之中流露出悲凉,充溢了悲酸。诗的意蕴更深层,耐人细细品尝。
唐代诗人杜甫的名作诗词3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①,名成八阵图②。江流石不转③,遗恨失吞吴。
【注解】
①“功盖”句:谓诸葛亮为相,建立蜀国,三分天下,功业盖世。
②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军事创建。
③“江流”句:历来相传,夔州有八阵图石,江流不能冲散。
【赏析】
这首诗写于大历元年(766),是诗人初到夔州看到八阵图遗迹时所写的一首咏怀诗。首二句高度赞颂诸葛亮的卓著功勋,他对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功劳盖世。后二句抒发感慨,对其事业未成寄以怜悯。这首怀古绝句,融争论于诗中,把怀古与述怀相融为一,给人一种遗恨悠绵、余意不尽之感。
唐代诗人杜甫的名作诗词4
又呈吴郎①
堂前扑枣任西邻②,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③?只缘恐惊转须亲④。即防远客虽多事⑤,便插疏篱却甚真⑥。已诉征求贫到骨⑦,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解】
①此诗作于767年秋,这年夏天,杜甫将草堂让给亲戚“吴郎”居住。
②扑:击,打。任:听任。
③宁:岂。
④缘:因。转须亲:更应对表示亲近。
⑤远客:指吴郎。多事:指妇人多心。
⑥便插疏篱:指吴郎一到草堂后便插上篱笆。
⑦已诉:指妇人曾向杜甫诉说。征求:征敛,剥削。
【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杜甫的忧民意识。前四句一气贯穿,从自己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扑枣说起,目的是为了启发吴郎。五六句委婉含蓄地劝说吴郎不要禁止老寡妇扑枣。末两句是诗的主旨,指出包括寡妇在内的广阔人民穷困的社会根源。本诗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妇人贫困的缘由和心理,从一个小的侧面反映了战乱征敛带给人民的贫困与苦痛,字里行间倾注着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无限怜悯。
唐代诗人杜甫的名作诗词5
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①,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②,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怜俜十年事③,强移栖息一枝安④。
【注解】
①幕府:古时行军,以帐幕为府署,故称幕府。
②风尘荏苒:比方斗争不断绝。荏苒:犹辗转。
③“已忍”句:指战乱以后已忍受了十年的困苦生活。伶俜,困苦之意。
④“强移”句:强是牵强之意。杜甫当时作节度使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是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只能牵强任职,以求短暂安居。
【赏析】
唐代诗人杜甫的名作诗词5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