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的定义及分类
民俗:即民间习俗,是广大的民众所创造和传
承的文化现象.
民俗包括:
饮食民俗 服饰民俗
居住民俗 人生礼仪民俗
农业民俗 认为是对主人的不尊重。客人喝醉了,他们认为是对主人的高度尊敬。
第二十页,共144页。
*
这道美食由野生蘑菇 蕨菜等山珍调料炒制而成 反 映了鄂伦春族长期居住在大山中的特点
第二十一页,共144页。
*
二、西北少数民族食俗
回族
维吾尔族
第二十二页,共144页。
*
以牛羊肉为主菜肴的回族大餐确实很有特色
第二十三页,共144页。
*
回族饮食习俗
主食
以小麦、玉米、青稞、马铃薯为日常主食
特色食品
油茶、馓子 、酿(音:让)皮、拉面、肉炒面、
豆腐脑、牛头杂碎、臊子面(也称打卤面)
饮水习惯
回族饮水较讲究,凡是不流的水、不洁净的水均不饮用。忌讳在人饮水源旁洗澡、洗衣服、倒污水。回族也喜饮茶和用茶待客,西北地区回族的盖碗茶很有名。宁夏回族还饮用八宝茶、罐罐茶也很有特色
第二十四页,共144页。
*
第一步是烤枣,枣皮糊了,散发出清香,然后就可以放在罐罐里了,据说这样枣味才更入茶香;
第二步是把装好原料(冰糖、枸杞等)的罐罐放在电炉上,一般茶叶是最后放入的,只要茶一入,水就会沸腾的;
第三步是把喝茶的小茶杯准备好,看着罐罐内沸腾的水面,等着飘香;慢慢煮,静静呷(xia,一),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品味到原料的纯香。
第二十五页,共144页。
*
回族饮食习俗
饮食风俗禁忌
禁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
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
回族的日常饮食很注意卫生
就餐时,长辈要坐正席,晚辈不能同长辈同坐在炕上,须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
丧葬食俗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区别
第二十六页,共144页。
*
回族饮食习俗
主要节日饮食习俗
开斋节:在回历每年9月,从见新月到下月见新月终的一个月里,都要把斋。即从日出后到日落前,禁止饮食和房事等。直到回历十月一日开始为开斋,届时要欢庆3天,家家宰牛、羊等招待亲友庆贺,并要做油香、馓子、油果等多达二、三十种节日食品。
第二十七页,共144页。
*
原料:
面粉、盐、泡打粉、酵母粉、温水、油。
做法:
1、面粉加入一点盐、泡打粉、酵母粉用温水和好后,发酵至两倍大小,取出后,放至室温,揪成小剂子,分别擀薄(类似于包子皮);
2、油温达到400度左右吧。把擀好的面皮放入油锅中,煎至两面金黄。
油香
第二十八页,共144页。
*
第二十九页,共144页。
*
开斋节要过三天,第一天从拂晓开始就
热闹起来,家家户户早早起来打扫清洁,男女
老少都要把脸洗干净,头梳整齐,换上自己喜
爱的新衣服。早上八点以后,回族群众腋下夹
一个小毯毡,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汇集到
清真寺。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回族群众铺下
毯子和拜毛,脱下鞋子,立即面向圣地麦加古
寺克尔白方向叩拜。这种会礼规模之庞大,形
式之庄严,气氛之隆重重,令人惊叹不已。哪
怕刮风下雨,他们也无所畏惧,情绪仍很高涨。
第三十页,共144页。
*
古尔邦节:即献牲节,在回历十二月十日。节日当天不吃早点,到清真寺做过礼拜之后宰牛献牲。
宰后的牲畜按传统分成三份,一份施散济贫,一份送亲友,一份留自己食用,但不能出售
阿述拉节:西北部回族节日,即时要选用当地的五谷杂粮,掺上牛羊杂碎煮熟食用,节日期间宴请客人必备手抓羊肉,其次是用鸡肉做成的各种菜肴
第三十一页,共144页。
*
2、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大多居住在新疆南部和北部,饮食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辅之以蔬菜、瓜果和奶制品。常见的主食有馕(nang,er)、包子、羊肉抓饭等。
维吾尔族的“羊肉抓饭”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食品,主要原料为大米、羊肉、胡萝卜、植物油及盐、葱、味精等。
第三十二页,共144页。
*
第三十三页,共144页。
*
全中国人都知道这是什么
第三十四页,共144页。
*
三、西南少数民族日常食俗
藏族食俗
纳西族食俗
侗族食俗
佤族食俗
白族食俗
彝族食俗
第三十五页,共144页。
*
1、藏族食俗
藏族主要居住在西藏,大多从事畜牧业,少数从事农业。藏族每日餐数不定,大部分日食三餐,但在农忙或劳动强度较大时有日食四餐、五餐、六餐的习惯。
以青稞、小麦为主食,其次是玉米和豌豆。日常之食为糌粑(zan,一,b
少数民族饮食民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