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心肌早期缺血的标志物概述
背景
相关链接
IMA的形成机制
IMA的测定
IMA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背景
在美国每年约有6百万患者由于出现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胸痛症状而就诊医院,但其中只有约1ABSU,,鉴别心肌缺血和非缺血个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8%和94%.
M K Sinha[3]等为了研究IMA在早期诊断ACS中的特异和灵敏性,开展了一项临床试验。该试验选取了208名在 急性胸痛发作3小时内就诊于急诊的病人。就诊时心电图(ECG)检查和抽血检测IMA及cTnT,之后全部病人均遵循正常的诊治流程。该试验结果比较了IMA、ECG和cTnT诊断ACS时的单独和联合的灵敏度、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如表1和图1所示)。并比较了IMA、ECG和cTnT单独和联合诊断不稳定心绞痛(UA) 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的灵敏度(如表2所示)。从该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IMA将以急性胸痛就诊的病人诊为心肌缺血的灵敏度是很高的。
Robert [4]进行一项多中心的临床试验。该试验选取了109名健康人(55男和54女,年龄20~85岁)测定上限第95百分位数,(图2),然后从四个医疗中心选取了256名可疑ACS患者,在患者就诊的当时(急性胸痛发作3小时以内)和6~24小时抽取血样两次,测定IMA和cTn,试验以就诊时抽血测定的IMA值预测6~24小时后cTn的结果(如表3所示)。试验中绘制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来反应IMA对cTn的预测能力(图3)。根据最佳敏感性和特异性原则选取ROC曲线截断点(cutoff point),cutoff值为75U/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和69%,阴性预测值(NPV)96%,阳性预测值(PPV)33%。即该试验结果表明ACB试验具有很高的阴性预测值和灵敏 度,提示早期测定IMA可以预测病情的危险性。
Bhagavand [5]等进行了一项研究IMA临床效用的双盲试验。试验选取了167名以胸痛就诊于急诊的病人。研究发现IMA区分缺血和非缺血病人的灵敏度为88%(95%CI,~),特异度为94%(95%CI,~),,(95%CI,~),可见IMA可以极好的区分缺血和非缺血。而利用同样的方法试图区分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则效果较差,,提示IMA不能很好的区分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说明IMA是心肌缺血的特异标志物,而不是心肌梗死的特异标志物。
David Bar-Or等[6]以PTCA术中因球囊扩张压迫引起的短暂心肌缺血为模型研究了ACB试验的动力学,试验选取42名可疑心肌梗死即将接受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的病人为试验组,选取13名计划行诊断性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术中只插入导管而未行血管成形术)的病人为对照组,试验组病人在PTCA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小时和术后24小时都抽血测IMA、CK-MB、cTnI。对照组只在术前和术后抽血检测上述指标。研究结果显示:IMA在PTCA引起的短暂的冠脉闭塞和再灌注后几分钟即显著升高(而对照组无明显升高提示:试验组缺血是由短暂的球囊压迫引起,而不是因为冠脉中插入导管所致),而在术后6小时和24小时回复基线无明显升高。这种动力学特征表明在可疑的缺血发作后进行ACB 试验检测缺血是极好的,而且因为6小时后该试验结果即可回复基线故可以重复用来检测缺血的反复发作。 Juan Quiles[7]和Iris Paula Garrido[8]等人继续以PTCA术中球囊扩张压迫引起的短暂心肌缺血为模型研究了IMA水平与心肌缺血严重性的关系。 Juan Quiles发现PTCA术后IMA升高的水平与术中球囊扩张的压力、扩张的持续时间和扩张的次数有关。Iris Paula Garrido的研究表明PTCA术后血清IMA在无侧支循环的病例中升高的水平高于有侧支循环的病例。故上述两项研究均认为IMA不仅是缺血存在的标志,而且其升高的水平还与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是有相关性的。
从目前研究结果可看出,IMA的特异性不及ECG或cTnT,因此不能盲目地以IMA增高诊断ACS,:白蛋白随血液循环到体内各组织
缺血修饰白蛋白说课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