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处事僵化
世间万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一切均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更而变更,同样的话语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含义,在此时此地行之有效的做法原封不动地用于彼时彼地难免碰壁。但假如有意为之,效果则是奇异的。有位老太太坐在警察局里聚精会神地读一本书,浑身战栗着。有人问她出了什么事,她笑笑说:“没有什么,我一个人在家看这本鬼故事,怕得要命,所以到这里来,有警察爱护。”在警察局当然有平安感,但这仅仅适用于免遭人身损害,这位老太太读鬼故事而异样胆怯 则属于一种心理感受,她到警察局来寻求爱护解除胆怯 ,无疑是驴唇不对马嘴。这不是不分场合、对象,处事僵化酿成的幽默吗?充溢情趣,又蕴含才智。
8、语意挪移
在详细的交际活动中,语言的能指和所指有时候很不一样,但角色一般均能正确理解,彼此协作也非常默契。这时,假如一方有意地无视语言特定所指,就会造成语意的挪移,交际活动亦随之产生另一种效果。村里有位老人过九十九岁生日,人们前来庆贺。村长兴奋地向老人道喜:“老寿伯,诚心地庆贺你。我希望能给你庆贺百岁大寿。”老人很细致地端详了村长一番,然后说:“为什么不能呀?你身体似乎很牢固。”村长所说的“我希望能给你庆贺百岁大寿”分明是预祝老人能活百岁的意思,而老人却有意理解成“村长希望自己能再活一年”。经过老人的语意挪移,话语中无疑增加了情趣和才智。
9、夸饰逾度
抽取对象特征是感知或思维的重要一步。假如特征照实呈现,自无意外可言;若扭曲反应,便有新颖 趣味之感。因此,对事物的特征作极度夸饰亦为情趣追求意外的方法之一。有人这样向医生叙述自己双耳被烫的经过:“我正在烫熨斗时,电话铃响了,我一不留神,错把熨斗当话筒去贴在左耳上了……当时我急于叫救援车,打电话时又把熨斗当话筒去贴在右耳上了。”你看,将熨斗当作话筒,烫了一次不算,还要再来一次,岂不滑天下之大稽!然而,我们在笑过之后又会觉得:这不是对粗枝大叶的绝妙讽刺吗?这样说话不是才智的表现吗?
10、反应乖张
感知或思维的最终一步是比照记忆阅历作出反应,。假如反应悖于常情,就会使人觉得意外。登山时,导游提示游客:“当心了,这儿很简单跌跤,一摔就会掉到万丈深沟里去,不过……”他接着安静地说,“假如你真的跌跤了,下落的时候不要忘了朝右边看,你会观赏到在这儿看不到的景色。”导游临末所补的几句实在好玩,给人以轻松感。
11、反义正说
对于“你和你的丈夫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这个问题,有人这样回答:“我们俩都是在同一天结婚的。”乍一看,我们会惊奇:结婚原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行为,而回答者竟一本正经地将它作为他们夫妻之间的共同点,这不是等于什么也没有讲的大废话?可再一想,不对了,这是在讲他们夫妻在志向、爱好、特性等方面毫无共同点哩。你看,这不是在才智中又体现出情趣的妙语吗?
12、指桑骂槐
一个用膳者用手捏着一条鱼的尾巴,把它从盘子里提起来,冲食堂负责人喊道:“喂,你过来问问这条鱼吧,它的肉上哪儿去啦!”另一位买香酥鸡的,发觉没有鸡腿,也叫了起来:“上帝呀!这只鸡没有腿!它怎么跑到我这儿来了呢?”不难设想,在场的用膳者初听时难免一愣:这两位怎么想起要煮熟了的鱼和鸡来回答问题呢?这时,在食堂用膳常遭克扣的阅历会使他们立刻明白过来,并报以赞许的笑声。反过来假如这两个人直来直去提出质量问题,还谈什么话语中的情趣和才智呢?
第 7 页
新闻联播主持人口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