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7]
中国膜结构行业发展前景
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膜结构(Membrane)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形式,是由多种高强薄膜材料(PVC或Teflon)及加强构件(钢架、钢柱或钢索)通过一定方式使其内部产生一定的预张应力以形成某种空间形状,作为覆盖结构,并能承受一定的外荷载作用的一种空间结构形式。
来源网址:ort/detail/
目录
CONTENTS
一、膜结构行业定义及分类 1
(一)膜结构行业定义 1
(二)膜结构产品分类 2
二、膜结构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3
(一)膜结构行业相关标准 3
(1)《膜结构技术规程》 3
(2)《膜结构检测技术规程》 3
(3)《膜结构用涂层织物》 3
(二)膜结构行业相关政策 4
三、膜结构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8
四、膜结构行业国际知名企业 9
公司背景 10
六大优势 11
一、膜结构行业定义及分类
(一)膜结构行业定义
膜结构(Membrane)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形式,是由多种高强薄膜材料(PVC或Teflon)及加强构件(钢架、钢柱或钢索)通过一定方式使其内部产生一定的预张应力以形成某种空间形状,作为覆盖结构,并能承受一定的外荷载作用的一种空间结构形式。
膜结构可分为充气膜结构和张拉膜结构两大类。充气膜结构是靠室内不断充气,使室内外产生一定压力差(一般在10mm-30mm柱之间),室内外的压力差使屋盖膜布受到一定的向上的浮力,从而实现较大的跨度。张拉膜结构则通过柱及钢架支承或钢索张拉成型,其造型非常优美灵活。
从广义方面讲,只要是使用了膜材料的结构都称之为膜结构,而狭义上膜以结构支撑体系存在的只有充气膜结构,其他的都是与别的构件组合而成。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的是广义上的膜结构。
(二)膜结构产品分类
我国《膜结构技术规程》(CECSl58:2004)根据膜材及相关构件的受力方式把膜结构分成四种形式:整体张拉式膜结构、骨架支承式膜结构、索系支承式膜结构和空气支承膜结构。
空气支承膜结构,即充气膜结构是利用膜内外空气的压力差为膜材施加预应力,使膜面能覆盖所形成的空间。有气承式和气囊式两种。
张拉膜结构通过给膜材直接施加预拉力使之具有刚度并承担外荷载。整体张拉式膜结构,通过膜面内力直接将荷载传递给边缘构件,应用在跨度较小的膜结构当中。钢索和膜结合形成张拉索一膜结构可应用于较大跨度的膜结构。
以上两种形式中钢索的作用不尽相同,在充气膜中,钢索主要起加劲作用;在张拉膜结构中,钢索与膜材都是主要受力构件。
骨架支承式膜结构是指由钢构件或其它刚性构件作为承重骨架,在骨架上布置按设计要求张紧的膜材。索系支承式膜结构的主要形式是索穹顶结构,索穹顶结构是以连续的拉索和不连续的压杆组成的预应力空间结构体系。这类结构使用薄膜作为覆盖材料,其中的膜材是传力构件而非主要受力构件,主要作用是围护。
二、膜结构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膜结构行业相关标准
(1)《膜结构技术规程》
中国第一本《膜结构技术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批准,于2004年8月1日开始施行。此规程由中国钢结构协会空间结构分会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参加编制工作的有国内从事膜结构的高等学校、设计及制作安装等九个单位。
《膜结构技术规程》反映了我国在膜结构技术上的特点,又汲取了国外的先进经验。《膜结构技术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有:设计基本规定;材料;结构计算;连接构造;制作、安装和工程验收;维修和保养。囊括了膜结构从设计、施工到使用的全过程。
(2)《膜结构检测技术规程》
2007年9月1日,《膜结构检测技术规程》正式开始实施。规程由同济大学、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组成编制小组编制而成。
《膜结构检测技术规程》主要由9章和12个附录构成,主要内容为:总则;术语、符号;基本规定;膜材性能;其他材料性能;连接与节点;预张力;尺寸与偏差;外观质量。
(3)《膜结构用涂层织物》
2010年1月20日,《膜结构用涂层织物》发布,并于2010年6月1日实施。它应该说是我国膜结构材料的第一本标准。该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中国钢结构协会空间结构分会联合提出,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这个标准的主要内容为:范围,分类、规格和代号,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和储运。
《膜结构用涂层织物》作为建筑膜材的第一本行业标准,它只涉及基布纤维类的建筑膜材,因为该规范属于纺织行业标准;而新型的膜结构材料ETFE则尚未被包括在内,这必然对ETFE的发展有所影响。可见,建筑膜材的标准也待继续完善。
(二)膜结构行业相关政策
膜结构建筑作为
2013-2017年中国膜结构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