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少儿读物《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另一人杜甫,要说的就少多了。人称“诗圣”的他,让人第一想起的并非他的诗句,而是他端坐远眺的那张画像。这位一生多灾多难的老先生,笔下诗句大多是描写人间疾苦,抒发忧国忧民。虽被称“诗史”,但鲜有人爱,毕竟还是《长相思》比《兵车行》更富浪漫主义色彩,更惹人喜爱。对这位“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老先生,只剩惋惜。
唐诗之美,绝非庸人三言两语可以尽述。还记得高中时,学的最好的是语文,但语文卷子里得分最低的就是诗歌鉴赏。让我写出那些死了几百甚至上千年的人的思想感情,曾经一度令我抓狂的想撕掉卷子。当初为了拿到分,读了无数诗词,还把打动我的全部抄下来。抄着抄着,就真的爱上。后来也不在乎得多少分,在别人背《高中生必背50篇》的时候,我拿着我抄的满满一本子,反复诵读。










如今也不用再在乎那些家伙的思想感情,却被俗世迷得乱成一团,很少再翻阅。但那个
本子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当我真正找不到依托的时候,翻开一看,读到那些被尊为神的人或为功名利禄或为红颜知己动了愁吟,就还明白,世间的人和事没有完美的,既然有人能愁的如此美丽,为何我的欢乐不能。
为谁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第二篇:唐诗三百首-读后笔记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流传甚广,而在兴盛的唐朝,诗更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闻名于唐朝,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经典之作。
英国的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宋代的苏轼也曾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两位在文学领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认为,读诗,可以提升人的智慧与情操。“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而这两句,则更表明了唐诗的通俗易懂,唐诗的地位。
翻开《唐诗三百首》,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没有了现代社会的喧嚣与烦杂,只有那遥远的古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更有那壮志凌云的誓言。每一首试都赋予了生命,跃然于纸上。读李白的豪情,杜甫的雄浑,读白居易的清扬畅丽,读孟浩然的恬静,品品李商隐的委婉……每当此时,总是心怀荡漾,仿佛自己也是一位大诗人,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绝句。










不知是从何时开始,接触到了唐诗,那时的自己还是懵懵懂懂,不解每一首诗的深意,只觉其每一首都朗朗上口,好不乐在其中。而到了现在,仔仔细细的阅读了这本《唐诗三百首》之后,有着太多的感触,以前只是一个个的汉字,现在却有了灵性,有了感情,才发现唐诗真的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读罢这本书,我最喜欢的还是有着“诗仙”之称的李白,“诗圣”之称的杜甫,他们诗的豪情与雄伟澎湃让我寝食难安的一阵激动。就拿李白的《将进酒》来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开始的这两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
去,势不可回。紧接着,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再者,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两句从大处着眼,为悲壮之笔。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自然规律不会因时势的变化而改易,眼前人事和永恒时空的对比,使诗人更强烈地感觉着内心的荒凉寂寞,以至于所见只剩下山河草木,一片空廓。而“感时花溅

少儿读物《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圭圭
  • 文件大小44 KB
  • 时间2022-01-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