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推理、交流,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的活动中,发现不同方式测量物体带来的混乱,会选择适宜的物体做标准测量数学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推理、交流,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的活动中,发现不同方式测量物体带来的混乱,会选择适宜的物体做标准测量。
3.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体会统一的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难点
估量物体的长度。
主备内容(占3/4)
辅备内容(占1/4)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景
1、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上数学课,数学课上我们都经常用到些什么?
老师根据学生的答复出示:课本、练习本、铅笔、铅笔盒等。
2、 我们每天都用它,可以说是在熟悉不过了,可是你知道它们有多长吗?
学生估计数学书的长和宽,可以用手比划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测量统一长度
1、我们先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
2、(实物投影出示:数学课本)
(1)你们认为该怎样量呢?(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边的物品来量。
(2)同学们,别针、三角形和小方块,你们任选一种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
(3)学生测量,老师巡视指导。(注意提示学生测量方法)
3、全班交流、汇报测量结果
(1)分组汇报
(2)根据学生的答复,老师提问
为什么大家量的都是数学课本的宽,而结果却不一样呢?
(3)小组讨论汇报
(4)再次让选用统一物品测量的学生展示测量结果。
(5)小组讨论看能得到什么启发。
4、 小结:
要想得到一样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做标准进展测量.
(二)测量不同的长度
(1)用你喜欢的方法量你喜欢的物品的长度。
小组操作,老师巡视。
(2)全班汇报交流,提出质疑。
启发学生根据汇报结果提出为题。
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常识5个别针长、铅笔盒是5把小刀长,都是5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
小组讨论.
总结:因为选用不同的物体做标准去量,他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和实际不服,应该选用统一物品计量单位去量。
三、形成应用,稳固进步
1、用同种工具测量文具盒的长度,找出最长的和最短的,进一步体会
数学统一长度单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