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
刘义庆
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竹声。
提示:这首诗采用侧面烘托陪衬的手法,从感觉、视觉、听觉入手写雪,尽现雪之寒、大、重。短短四句诗,把夜雪描写得曲折、细致。
燕山雪花大如席
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 毛 泽 东
阅读材料,完成题目。
王冕者,诸暨(jì)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zhé,就)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tà,用鞭子、棍子等打人)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hé,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出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tián,安然、坦然)若不见。
⒈对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偷窃)
(离家)
(拿)
(天亮)
A
偷偷地、悄悄地
⒉简答。
⑴“曷不听其所为”中的“其”指 。
⑵“听已,辄默记”的意思是:
⑶“儿痴如此”中“此”指代的是
王冕
听完以后,就默默记住。
“暮归,忘其牛……已而复如初。”
⑷“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一句说明了什么?
说明王冕读书的专注、入迷。
课后作业:
1、每人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咏雪诗,并背诵下来。
2、背诵《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与友期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好正午(见面),正午过了那个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不再等候离开了,
陈太丘走后那人才到达。元方当时才七岁,在门外嬉戏,那人问元方:
相约而行。期,约定
到达
才
嬉戏
放弃
离开
“尊 君在 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了你好久你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那人便生气的说:“(你父亲)真不是人,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通“否”
等待
不是
丢下,舍弃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说; “你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你正午不到, 就是不讲信用。”
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就是没有礼貌。”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
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己家的大门。
拉
回头看
信用
就
我爸爸
惭愧
自主合作探究——《陈太丘与友期》
1.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对别人的尊称
家君:对自己父亲的尊称
尊君:对别人的父亲的尊称
?你是怎么看出的?
无信:日中不至,则是不信;
无礼: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知错就改:友人惭,下车引之。
责备他人,不善自省: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他抓住了对方错误的实质,把是非对错辨得非常清楚;同时从一个晚辈的角度批评大人,注意了辈份,很委婉。
“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赞同,因为客人无信无礼,不值得与他交谈,所以拂袖而去也正当表明了自已严正的态度。
不赞同,别人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应该给别人改过的机会。
作者写此文,意图是什么?
借元方责客之语,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也赞扬元方的聪敏。
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
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
名,地名,物名,职称等,
可照录不翻译。
例:元方 陈太丘(人名)
2、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
略成分。
例:去后乃至 去后(友)乃至
待君久不至,已去
(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3、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
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常见,因
此选择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
例:去后乃至
A、才 B、竟然 C、就是
4、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
通假字。
例:文言实词:
元方时年七岁 那年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信用
世说新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