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组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诗中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情态的描写,使我们对诗人的浓郁思乡情有所体会.(精品文档请下载)
(2)“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感到刚刚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复恐”二字,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而这种并不确切的“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诗人没有写写信的详细过程和详细内容,只撷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这个细节,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精品文档请下载)
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首极本色、极平淡,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小诗,其实包含了作者艰辛的构思过程,应该可以作为王安石精到评论的一个生动例证。(精品文档请下载)
在古代诗人的笔下,秋天是最令人思乡的季节。见秋风而起乡思,古来有之。如江夔的“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土”。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的《秋思》又属一例。他见秋风而想的不仅是家中的美食吧?否那么怎会“意万重”呢?同是起乡思,张翰“命驾”而归,张籍却不能,恐怕这里又多了一份不能归乡的惆怅和无奈吧!(精品文档请下载)
长 相 思
。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土来,因为故土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精品文档请下载)
2。词句解析.
(1)“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词的上阕“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说明了身离故土之远,行军之困难。“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向。“夜深千帐灯”,“千帐灯"点明了军帐之多,此行队伍之庞大。在这羁旅野外的深夜,顶顶帐篷,点点灯火,也算是一个特殊的景观,足见将士之多,声势之浩大。(精品文档请下载)
(2)“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的心理。夜的静谧更显出了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无。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袭来的阵阵寒意,更加思念故园的温暖、宁静和祥和。“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乡之意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精品文档请下载)
词的上下两阕开头对仗,“一”字的运用,有连续不绝的含义,,细腻哀婉的人物内心世界和山高水长的场景及气势庞大的队伍形成了鲜明的比照,并将它们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意境也由此更加深长。(精品文档请下载)
假设说,王安石的乡愁是融于满目的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是肃杀的秋风引起,诗人纳兰性德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精品文档请下载)
这首词在表达上和李清照的“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芭蕉》)"有异曲同工之妙。
选编这三首诗词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几首诗词的比照体会,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时,积累古诗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精品文档请下载)
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品味诗句,背诵,积累语言上。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教学目的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建议
5 古诗词三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