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大自然的启示》习作教学评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刚刚听了东城小学刘建新老师所上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大自然的启示》习作指导和和讲评,感受颇深。刘老师这堂课给人的整体感受就是一个字“实”,能表达清自己的感受。如:“你们有信心吗?”“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吗?”“你们可以帮老师一个忙吗?”……其实,据有人调查,小学生普遍反映:指导作文时多点拨,少一些教师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使他们打开思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写,不致在框框里打转。刘老师以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身份出现,改变了原有的指导习惯,结合学生对大自然有了深切感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自主作文,从而推动和促进学生创造性品质的培养,发展学生积极的作文趋向,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师的高明在于隐身在学生背后,悄悄地为学生设下一个个路标,使学生既沿着教师设下的轨道前进,又感到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乐趣。”由此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从这点看来,刘老师的课是成功的。
习作要求把握准确。根据《新课程标准》,四年级习作的要求是: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表达,对习作有兴趣,有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在时积累的语言,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4.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标点。对这个要求,刘老师把握得是很准确的,从习作前的材料准备,到习作指导的时的点拨,鼓励,到习作评点时的循循善诱,处处表达了《课标》的要求。比方刘老师在确定习作修改目标时明确中年级的习作修改目标就是四个字:文通字顺,仅此而已,我们不能去要求学生什么必须生动形象之类的,我们要让学生乐于表达,不要太多条条框框,假设我们用唱歌来比喻的话,我们要先学会用通俗唱法,而不是一开头就是美声。我特别赞同刘老师的一个观点,对学生的要求一定不能太高,因为我们要求的不是精英教育,不是每篇作文写出来都要发表的,毕竟我们面对的大多数学生都是普通学生,我们不怕他们写得不具体,也不怕他们用词不准确,甚至不怕他们语句不通顺,我们最害怕的是他们怕写作文,怕上作文课,对作文没兴趣。所以我在这里要说:对学生作文,我们要宽容宽容再宽容,激励激励再激励。
习作方法指导得当。关于小学生习作方法的指导,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因为你跟他说什么“开门见山,条理清楚,用词得当”,他们根本不会买你的帐,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这些生涩的术语就够他们琢磨半天了,实践证明,这样没多大效果。那么,不指导吗?不可能,怎么办呢?今天刘老师给我们树了个好的模子,那就是在指导时,先提示一下习作应该怎么写,然后在习作点评中做重点、不着痕迹的指导。因为离开了具体语言环境的任何指导都是苍白无力的,学生们都善于向同学模仿。在这里,关于习作方法的指导工作,我们提倡在写中在学法,在写中在悟法,而不是用生硬的术语,而且适宜在有具体内容时,用归纳的方法指导,而不是空洞的用演绎的方法。
五、作文后,重自改,重合作,“自改”“合作”结合促发展。传统的作文教学把修改看成教师的事,而学生只要写出文章就算完成了整个的作文训练。殊不知修改的过程则是一个不断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断寻求好的表达方式的过程。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一个新的起点。刘老师注意培养
大自然的启示评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