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塘回族乡.doc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菱塘回族乡,在高邮县湖西,相传旧名“回回乡”,前为大食人聚落;如同波斯庄在江都县东嘶马镇北,名“波斯庄”一般,前为波斯人聚落。所谓“大食人”,即今阿拉伯人;所谓“波斯人”,即今伊朗人。早在隋唐以来,扬州为国际通商大港口,多有大秦、大食、波斯、新罗和日本国人侨寓或过往。尤其是在元朝,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扬州路任总管,维利翁尼来扬州传教,并有大食和波斯军团,驻守在江淮行省扬州路,虽然缺乏历史文献纪载,但流传在扬州境内的回回乡和波斯庄,很有可能是元代末年大食和波斯驻军的遗迹。至今菱塘乡的回民,在接受成人洗礼的时候,还要在本名之外,起个诸如“伊卜拉辛”之类的“教名”。是否和元史有相应的联系,至今尚未深入研究过,这只不过是退翁的姑妄言之罢了。
 
菱塘回族乡的旧清真寺,见于《高邮州志》记载,为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教士薛琦于原址重建遗迹,乃为中国建筑模式,是为古迹。菱塘回族乡的新清真寺,则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建筑的阿拉伯建筑模式,而为亮点。这一清真寺建筑的来由,还得和1989年冬,由《中国建设》阿拉伯文版主编程德淦牵头,请新华社阿文专家阿布·穆罕默德·杰拉德博士出面,以老头儿的个人名义,邀请海湾六个阿拉伯国家驻华使节和夫人,来扬州参加“扬州、海上丝绸之路与阿拉伯”的学术座谈会,并参观扬州普哈丁墓与菱塘回族乡及其清真寺,由此而激发了使节们的感情,随后陆续援助
修缮普哈丁墓,与新建菱菱塘回族乡的清真寺,并得到我国和地方政府的重视,为此退翁曾数上菱塘,并介绍他们和杰拉德博士直接联系,而后老头儿退休在家,没有再去过菱塘乡,还没有见过菱塘的新景新气象。今偶从网友“喝茶的庄周”刊于qq网帖上,见到气象万千的乡政府和清真寺,及依然如故的宴席饮食,不胜欣慰,故为是记也!
 
〖附录〗诗二:
 
退翁而今老,模糊记不清;依稀尚知晓,说与志士听。
若有偏差故,还请读圣经;聊以解我寂,真主佑我心。
 
〖网讯〗两则:
 
㈠,元朝在征服南宋时,原中亚穆斯林组成的“西域亲军”以后编入“探马赤军”中,驻防各地, “上马为

菱塘回族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unde11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