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鹤 楼 送 别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和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能通过品读文字,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过渡: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两位诗人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呢?哪组先来汇报.
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A .交流赏景情
(1)(多媒体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风光,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预设:“仰望"“远眺"两人在一起,即将分别,时间不多,应该有许多话要说,但他们却谁也不说,只是看着远方。说话意味着道别,不说话也许相聚的光阴还可以再延长些,于是把这份情融入在看景中.(你能读出这些感受吗?)
师:送别之时正值春意正浓,送别之地,又是天下名胜黄鹤楼,两位诗人真的被暮春三月的美景迷住了?从哪个字感受到的?从“藏”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同学们,一个小小的藏字隐藏着多少情意呀。这可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还有哪位同学也能读出这依依惜别之情呢?(指名读)可请一生评价。
B.交流“举杯话别”
(1)过渡:时间渐渐地过去,终于,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李白举起
了酒杯说……()
多媒体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这段话中你们体会到什么?是哪些词语呢?(根据学生汇报多媒体强调:、孟夫子、您、人品、、敬仰、誉满天下、兄长、老师)
预设:
(1)六个“您”字表达李白对孟浩然的尊敬。
(2)“夫子"“兄长和老师"是李白对孟浩然的尊称,也可见他对孟浩然的敬仰.
(3)“人品令人景仰”“诗篇誉满天下”是说孟浩然的人格高尚,学识渊博,是李白敬仰孟浩然的原因。
(4)“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写出了李白心中的万般惆怅。
师问:此时的酒杯中,盛满的不仅是酒,更有对 “孟夫子”的什么?
(3)感受深化,能读出敬仰和不舍吗?汇报小组读。
假设你是李白,怎样表达这喷涌而出的师生情、手足情、离别情呢。请一生做动作读。(你读到李白心里去了)
过渡:李白对孟浩然的离去无限的伤感,那孟浩然呢,他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呢?
(4)出示: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 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师:孟浩然这番话语,你读懂了吗?
预设:
孟浩然引用王勃的话,世界上有你这样的知己,就算不在一起,远在天涯海角,也像邻居一样的近。友谊不会因为远隔千山万水而受到丝毫的影响。
(2)他要李白知道,真正的朋友,人虽然不在一起,但因为友谊,心能靠的很近。
(3)孟浩然把他和李白的友谊比作长江水,时间会流逝,但友谊永不变,分别只是暂时的。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
(4)他要李白乐观起来,因为没有今天的分别就没有明天的重逢,今天的分别是为了明天的再见。
(5)他因为年长,在这时候劝慰李白。
(5)师:带着你的理解,用如兄长,似老师一般的口吻,。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不忍别终须别。这感人的话别场景哪组来演一演。(多媒体示两人话别图)
。(媒示第三小节)
C。交流“目送友人”
过渡:多好的一对朋友,多么感人的画面啊!这依依惜别情不仅可以通过动作来表达,又通过语言表露无遗了。课文中还有表达这种情感的语句吗?哪组继续汇报。
生汇报.
(1)(多媒体示)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凝视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
(预设)(1)从“伫立”能看出李白直直地站立了很久很久,!
(2)“凝视”说明李白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孟浩然的船看着,最终船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尽头。他心里很难受。
(3)古代的船走得很慢,李白一动不动地站了很久很久,可能腿都站麻了,但他一点也没有觉察.
根据生汇报,多媒体示孤帆远去图。(是呀,体会的多么细致入微呀,孟浩然的船渐行渐远,李白就这么长久地深情地凝望着。你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情感吗?)
(2)师:除了这些,还从哪里能看出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呢?
(生假设不能答复,师可点拨:古人在分别时,有折柳送友人的风俗。此时的杨柳,随风轻轻摇摆,如挥着的手
,也在依依不舍地和孟浩然辞别呢;围绕着帆船不停盘旋的沙鸥
黄鹤楼送别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