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
第一局部 榆树市秀水镇总体规划1
第一章 秀水镇概况1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1
二、历史沿革1
十一节 供热工程规划31
一、供热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31
二、规划原则31
三、供热工程规划32
第十二节 燃气工程规划33
一、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33
二、规划原则与目标33
三、燃气规划33
第十三节 环卫设施规划33
一、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33
三、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33
-
. z
第十四节 综合防灾规划34
一、城镇防洪规划34
二、城镇防震减灾规划35
三、城镇消防规划36
四、城镇人防规划37
第四章 镇区近期规划38
一、近期规划的年限、规划和指导思想38
二、城镇空间的拓展38
三、近期建立规模38
四、用地功能布局38
第五章 镇区建立实施措施41
-
. z
第一局部 榆树市秀水镇总体规划
第一章 秀水镇概况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秀水镇位于榆树市区西南21公里处。地处北纬44°33′-44°43′,东经126°19′-126°31′。东与保寿镇为邻,西与家镇搭界,南与大坡镇相接,西南与德惠市乡隔松花江相望,北与环城乡、闵家镇相连。,耕地面积17274公顷。
二、历史沿革
公元前五世纪,满族祖先迁居这里生活。明末清初,又有满、汗、朝鲜族人迁入。清朝康熙三十八年设登依勒哲库驿站。南部有荒芜草甸子,俗称秀水甸子。
1932年设秀水警察署。1938年,设秀水协和分会。1940年,设秀水村公所。1945年榆树解放,秀水化为第九自治区。1946年6月,中共吉北地委和行署在此建立松花江办事处。1947年1月,划为榆南县管辖,11月复归榆树县管辖,成立榆树县第十区。1954年10月,原大河里村〔现治江、腰围村〕由德惠县划为榆树县秀水区管辖。1956年1月,境设秀水、后沟、田家三个小乡,为保寿区管辖。1957年12月,撤销小乡变大乡,成立秀水乡。1958年8月,成立秀水人民公社。1983年3月,改称秀水乡。1992年11月,撤乡设秀水镇。2000年,辖9个村,72个村民小组,49个自然屯。2000年12月末,原大于乡合并到秀水镇,合并后辖16个村,137个村民小组,92个自然屯。
三、自然概况
〔一〕地形及水文地质
地形 秀水镇南北长,东西窄,呈葫芦形。
地势 秀水镇北高南低,中间洼。北部丘陵起伏。东北部漫川漫岗,平原相间分布。松花江主干道流经西南部。
〔二〕气象气候
气候特征:秀水镇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枯燥多大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雨少降温快,冬季干冷而漫长。
年平均气温:秀水镇年最高温度在7月,℃;最低在1月,平均温度为-39℃;℃。
年平均光照:秀水镇年平均光照2593小时。最常年份为2861小时,最短年份为2450小时。
无霜期:秀水镇无霜期最长155天,最短140天,平均148天左右。
年降水量:,最少561毫米。年均降水量590毫米。
四、资源条件
〔一〕土地资源
2000年末,秀水镇耕地面积17274公顷,其中旱田11071公顷,水田6203公顷,土质肥沃,适宜种植玉米、水稻、大豆等各种杂粮及经济作物。
〔二〕水资源
秀水镇水资源较为丰富。有秀水水库,蓄水895万立方米;有松花江主支流环绕,老干江湿地,境自然水面30平方公里,可种水田和养鱼。
文化资源
榆树人遗址,属于旧石器遗址,位于榆树市18公里原大于乡境的周家油坊。娘娘庙,位于秀水镇区,烈士墓,位于秀水镇镇区。
五、社会开展概况
从经济层面来看,现阶段农业种植是人们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制造业,效劳业,以及劳务输出是人们收入的另一个渠道。总体来看,经济有待繁荣。
从人文层面来看,现阶段在秀水镇生活的人们知识水平比较有限,高学历的学子更多的选择走出去,而不是走回来。再加上秀水镇对古迹和遗址没有很好的维护,在镇里没有形成很好的人文气氛,所以造成人文层面的断层,形成恶性循环。
-
. z
从政治层面
榆树秀水镇总体设计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