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袁隆平感人事迹及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docx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袁隆平感人事迹及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袁隆平感人事迹及心得体会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袁隆平
感人事迹及心得体会,欢迎查阅!
袁隆平感人事迹及心得体会1
袁隆平有两个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合成;二是让杂交稻
走向世界。
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
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
矣。”(《孟子》)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哪里钱多,就往哪里钻。
搞文学专业的改行当律师,学遗传的去当会计,学考古的偏往仕途
上挤……所谓“跳梢”,往往给自己出难题,结果像郑人一样,成
了失败的典型。带来的是喜还是忧?假如做学问的人一味适应“市场
需要”,想要多出几个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其可得乎?
除了跳出“市场”思维模式,选择自己的专业,还要根据自己的
性情上近和能力上及。在这点上,胡适有一段话说得很好,他说:
他已经六十二岁了,还不知道究竟该学什么,还在东摸摸,西摸摸,
“也许我以后还要学水利工程亦未可知,虽则我现在头发都白了,
还是无上专长、一无上成。可是我一生很快乐。”他没有依他人的
外在的标准去学时髦。“我服从了自己的个性,根据个人的兴趣上
在去做。希望青年朋友们,接受我经验得来的这一个教训,不要问
爸爸要你学什么,妈妈要你学什么,爱人要你学什么。要以自己性
( 《胡适口述自
情所近,能力所能做的去学,这个标准很重要。”
传》)
生态环境对种水稻很重要,古人概括为任地、辨土、审时,违背
这些自然规律,就叶大实少,多枇厚糠,食之不香。做学问也是如
此:“强扭的瓜不甜”,也要看“天时”、“地利”,不能光盯着
几个钱。从心理准备上讲,心猿意马难以到达彼岸,束腰禁欲,也
不会爆出灵感的火花。袁隆平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
机遇=成功。假如去掉“灵感”,就是“苦行僧”的哲学。灵感产生
于快乐,产生于“性情所近,能力所及”的专心致志——这是成功
的关键。
人生倏忽,把生命的光束集中在这一点上,深入地学下去和做下
去,心无旁骛,才会有所成就。色诺芬说得好:大黄牛心目中的上
帝,也只是一头牛。
作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他把理想、生命和爱付诸自己
的事业,他的人生是快乐的,他的梦也是快乐的,温馨的。
袁隆平感人事迹及心得体会4
我出生于1930年,八十几岁高龄的他仍
然活跃在科研场上,为我的励
志故事充满了奋斗和坚持的色彩,不畏艰难,知难而进是袁隆平院
士做科研一贯的原则。“一颗种子改变世界”是对袁隆平所作贡献
最好的诠释。
这个励志故事从袁隆平年轻的时候开始讲起。1953年,袁隆平
从西南农学院毕业,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那时被分到穷乡僻壤的安江农业学校当教师,
负责教三门课。然而就在这个落后的湖南乡下,袁隆平度过了人生
中最难忘的18年岁月一一这些日子里,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做农
业科研,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那个年代的人都深受饥饿的折磨。1960年,严重的大饥荒像蝗
虫般掠过中华大地,饿殍遍野,惨不忍睹。袁隆平内心的壮志被激
发起来了,他发誓,一定要研究出一种高产的水稻,让自己的同胞
吃饱!当时,科学家都认定水稻杂交没有优势,可是倔强的袁隆平不
认输

袁隆平感人事迹及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飞鱼2019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22-01-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