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z
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
首句"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诗人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孩童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
  在这首诗中,诗人看到在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竹篙,停下船桨,开了伞。而诗人悟到了两个小孩之所以没下雨也开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风让船前进。
  诗人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诗人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表达了诗人对孩童的喜爱和赞赏。
-
. z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
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他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素描。
  作者这首词是从农村的一个非劳动环境中看到一些非劳动成员的生活剪影,反映出春日农村有生机、有情趣的一面。上片第一、二两句是作者望中所见,镜头稍远。"茅檐低小〞,邓"笺"引杜甫"绝句漫兴":"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此正写南宋当时农村生活条件并不很好。如果不走近这低小的茅檐下,是看不到这户人家的活动,也听不到人们讲话的声音的。第二句点明茅屋距小溪不远,而溪上草已返青,实暗用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语意,说明春到农村,生机无限,又是农忙季节了。作者略含醉意,迤逦行来,及至走近村舍茅檐,却听到一阵用吴音对话的声音,使自己感到亲切悦耳〔即所谓"相媚好〞〕,这才发现这一家的成年人都已下田劳动,只有一对老夫妇留在家里,娓娓地叙家常。所以用了一个反问句:"这是谁家的老人呢?〞然后转入对这一家的其他少年人的描绘。这样讲,主客观层次较为清楚,比把"醉〞的主语指翁媪似更合情理。
  下片写大儿锄豆,中儿编织鸡笼,都是写非正式劳动成员在搞一些副业性质的劳动。这说明农村中绝大多数并非坐以待食、不劳而获的闲人,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则成年人的辛苦勤奋可想而知。"卧〞字确实使用最妙,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表现出只有老人和尚无劳动力的年龄最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乐。这实际上是从"庄子·马蹄篇""含哺而熙〔嬉〕,鼓腹而游〞的描写化出,却比"庄子"写得更为生动,更为含蓄,也更形象化。特别是作者用了侧笔反衬手法,反映农村生活中一个恬静闲适的侧面,却给读者留下了大幅度的想象补充余地。这与作者的一首"鹧鸪天"的结尾,所谓"城中桃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正是同一机杼,从艺术效果看,也正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赏析
辛弃疾词中有不少作品是描写农村生活的佳作,其中,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823029757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22-01-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