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电子技术教案.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电子技术教案
2

教学内容:1、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2、PN结的形成及特点,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特性、参数、应用电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结构及PN结的度,且基区很薄。
(2)外部条件: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
特性曲线
1. 输入特性曲线
(1) 当 时,相当于发射结的正向伏安特性曲线。
8
vCE = 0V
vCE ³ 1V
(3) 输入特性曲线的三个部分:死区;非线性区;线性区
2. 输出特性曲线
放大区:iC平行于vCE轴的区域,
曲线基本平行等距。此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截止区:iC接近零的区域,相当iB=0的曲线的下方。
此时,vBE小于死区电压,集电结反偏。
饱和区:iC明显受vCE控制的区域,该区域内,
一般vCE<(硅管)。此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
或反偏电压很小。
9
2 共射极放大电路
1. 电路组成
2. 简化电路及习惯画法
3简单工作原理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作用是利用了BJT的电流控制作用,并依靠Rc将放大后的电流的变化转为电压变化来实现的。
作业: 习题集
板书设计:
略:
课后反思:
10
第5.6课时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共发射极、共集电极和共基极三种放大电路
教学内容:  1、共集电极电路和共基极电路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共集电极电路和共基极电路
教学过程:
共集电极电路和共基极电路
.1 共集电极电路:
该电路也称为射极输出器
+VCC
RL
Re
Rb
ui
uo
+
-
+
-
①求静态工作点:
②电压增益:
11
+VCC
RL
Re
Rb1
Rb2
Rb
ui
uo
+
-
+
-
③输入电阻:
④输出电阻:
共集电极电路特点:
电压增益接近于1;
输入电阻大,对电压信号源衰减小;
输出电阻小,带负载能力强:电压跟随器。
共集电极电路做如何改进,既可以使其具有温度稳定性,又可以不影响其动态指标?
.2 采用复合管进一步提高输入电阻
①电压增益:
   
  
②输入电阻:
  
③输出电阻:
12
+VCC
RL
Re
Rb1
Rb2
Rb
ui
uo
+
-
+
-
β1
β2
由于采用复合管,使共集放大电路Ri大、
Ro小的特点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在多级
电子电路中, 因电压跟随器的输入电阻
高而用作输入级; 因输出电阻低且电流
增益大而用作输出级; 因输入电阻高且输出电阻低而用作缓冲级。
.2 共基极电路
1. 静态工作点:
+VCC
RL
RC
Re
Rb1
Rb2
RS
uS
uo
+
+
-
-
共基放大电路
直流通路与射极偏置电路相同
2. 动态指标
①电压增益:
② 输入电阻:
③ 输出电阻:
共基极电路的输入电阻很小,最适合用来放大何种信号源的信号?电流源。
3. 三种组态的比较
13
电压增益:
输入电阻:
输出电阻:
小结:本节主要介绍了共集电极电路和共基极电路的工作原理。
作业:习题集上
14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可控硅原理。
教学内容:  1、 可控硅的结构和特性 
2.可控硅的主要参数 
3.可控硅的测试方法
教学重点:可控硅的结构和测试方法
教学过程:
可控硅原理
可控硅也称作晶闸管,它是由PNPN四层半导体构成的元件,有三个电极,阳极A,阴极K和控制极G 。
可控硅在电路中能够实现交流电的无触点控制,以小电流控制大电流,并且不像继电器那样控制时有火花产生。可控硅动作快、寿命长、可靠性好。在调速、调光、调压、调温以及其他各种控制电路中都有它的身影。
可控硅分为单向的和双向的,符号也不同。单向可控硅有三个PN结,由最外层的P极和N极引出两个电极,分别称为阳极和阴极,由中间的P极引出一个控制极。
单向可控硅有其独特的特性:当

电子技术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布罗奇迹
  • 文件大小7.64 MB
  • 时间2022-01-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