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走近木心.docx阅读:走近木心
阅读:走近木心
1 / 231
阅读:走近木心
精选阅读:走近木心
走近木心
思雲
木心在纽约中央公园之一
朋友读木心的《云雀叫了一天》,读到“光阴不饶人,我又钱来阔绰给对方看,“小鱼钓大鱼”,那小鱼很大,大到令人不疑忌是钓饵。于是大鱼上
钩,也有大鱼假装上钩,一翻身将渔夫吞进肚里。空论无据,且举一、二实例:
某甲上古玩市场,看见其友乙正要付款买翡翠项练,他上前张口:
阅读:走近木心
阅读:走近木心
6 / 236
阅读:走近木心
“啥个末事啊,娘我看看叫! ”(什么东西,让我瞧瞧!)
说着便把项练拿过来,问了价格,取出皮夹:“好格好格,我也付一半钞票。”
乙自然少付了一半,项练呢,甲说:
“摆勒侬老兄手里,卖勿到大价钿,我来搭侬出货,卖脱子
大家对开,快来西格,勿要极。 ”(放在你老兄手里,卖不到
大价格,我来帮你销售,卖了对半分。很快的,不用急。 )
乙倒呆了,甲说:
阅读:走近木心
阅读:走近木心
7 / 237
阅读:走近木心
“那能?侬勿相信我呀?” (怎么?你不相信我呀?)
阅读:走近木心
阅读:走近木心
23 / 2323
阅读:走近木心
只能相信。以后的结果,即便不是上海人也能推想得出来―——此小焉者,只够点明上海人玩手段的气派,自有一种行云流水之妙。
曾在电影里舞台上看到旧上海的花花世界,而木心的一篇《上海赋》能够把旧上海描摹得这样酣畅淋漓,使读者如临其境,不可以不说——赞!木心先生旅居外国,精晓外语,但其作品依旧遵守汉语的品性,甚至运用纯粹的沪语(令上海读者十分和蔼),可见对中华文化的一往情深,难能难得。
阅读:走近木心
阅读:走近木心
9 / 239
阅读:走近木心
【木心语录】衣的翻领是一个重要的表情。
木心先生在“文革”时期被捕入狱,软禁 18个月,全部作
品皆被烧毁,三根手指惨遭折断。狱中,木心先生用写“坦
白书”的纸笔写出了洋洋 65万言的《The
PrisonNotes》(狱中笔录),手绘钢琴的黑白琴键, 无声地“弹
奏”莫扎特与巴赫。
【木心语录】文学是我的崇奉,是这崇奉使我渡过劫难。
《狱中笔录》手稿之一
阅读:走近木心
阅读:走近木心
10 / 2310
阅读:走近木心
梁文道在木心先生遗像前深思。 “我看到他那张 50明年
的照片特别特别怪,怪在什么地方呢,那张 50岁的照片,
阅读:走近木心
阅读:走近木心
23 / 2323
阅读:走近木心
你不感觉这个人像坐过牢似的,1978年刚才从文革中结束烦恼回来的好多作家,不免身子会有点往前驼下去,有点曲髅,不免神态上会有点丧气,有点失意,有点惧怕,有点担忧,
有点惊恐、惶惑,可是木心没有,他整个状态你感觉他的精气神很足相同,好奇异,好奇异的一个人。”
奇异吗?一个以前被忘记的文学大师。
木心在异乡异地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作,改日复一日笔耕至深夜,每日要写下7000到10000字。当他写出洋洋洒洒的论文、漫笔、小说和诗歌的时候,心里却又回到那个被毁坏了的图书室(此中有装订成20大册的论文、诗词、小说、剧本之手稿)。不一样的是这一次他终于能够第一版自己的作品了。
这一新的现实使他增添了一种加快创作的紧急感。从“记忆中的图书室”获取大多数的灵感和素材,他分秒必争地写下了一篇又一篇作品。
阅读:走近木心
阅读:走近木心
12 / 2312
阅读:走近木心
木心先生在纽约的书斋
木心先生不枉此生,经历过地狱和天堂;他不负天分才干,身陷囹圄断然执行着作家的天职;他更无愧于炎黄后代,在世界各地对每一个和他接触的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建立了一此中国人正大光明的形象。最后,赤子之心不负众望,重回故乡定居,连续创作,为后代留下难得的艺术财产。
【木心语录】“夏晚露台上,美国的风吹给我中国的旧事”...“斜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先人的乡愁,
何及这一阵阵异国的晚风 。。。(木心先生在纽约寓所)
阅读:走近木心
阅读:走近木心
13 / 2313
阅读:走近木心
木心纪录片制作《木心:来自地下的笔录》(NotesfromtheUnderground)
阅读:走近木心
阅读:走近木心
23 / 2323
阅读:走近木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