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大观园匾额、楹联中的园林艺术浅析.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z.
大观园匾额、楹联中的园林艺术浅析
中国园林艺术的开展一直与文学有密切的关系。大观园的匾额楹联直接表达雪芹的思想与情感,而且是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设计等造园手法中最直观、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是匾额楹联成就了大观园。
匾额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可见,衡芜苑的室设精而少,在大片白墙的衬托下,点缀其间的仅仅有一案,一床,且只有菊花的芬芳与之相伴。如此庭院,正是道家文化的“清虚〞美——以淡泊、冰冷的姿态来对抗急躁。从*种程度上可以说,极简主义的设计思想早就在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师那里得到应用了。如脂砚斋所说,惟独“蘅芷清芬〞一处,“则今古书中未见之工程也〞。这样的景观“必有佳作新题,以颜其额,方不负此。〞
楹联: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也香。
荼蘼,晚春至夏才开花,传说荼蘼开后无花,故宋·王琪“春暮游小园“有句“开到荼蘼花事了〞。这幅对联上联赞薛宝钗诗才,下联述其性情:“吟成豆蔻才犹艳〞是多层意思编织到一起。“豆蔻〞既是指十三、十四岁女子的妙龄,指人,又是指杜牧的“赠别“诗:“婚聘袅袅十三徐,豆蔻梢头二月初〞之句,指诗。连起来即是说,人似诗一样美好,诗像人一样才情满满。这就构成了两层意思间的跳跃。同样。下联也有两层意思的跳跃,花似人之香睡,人似花般的梦酣。宝钗于“花事了〞之时,犹能“睡足〞,“梦亦香〞,足见其镇定、淡然。这种淡然从衡芜苑的气氛,到其匾联,皆是如此。
匾额诗“蘅芷清芬“: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谁谓池塘曲,家幽梦长。末二句典出灵运“登池上楼“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清新自然,又有蓬勃生机。与“睡足荼蘼梦也香〞相照应。这首匾额诗都是在讲衡芜苑的植物及其清香,是匾额的进一步表达。

——潇湘馆
匾额:有凤来仪
这是题潇湘馆的匾额。潇湘馆是“红楼梦“中唯一有竹子的地方。其匾额、楹联的撰写均围绕一种植物——翠竹。
有凤来仪的第一层意思是颂圣。匾额出自“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因为箫韶之曲分为九章,所以尽演可奏九遍。由于音乐美妙动听,把凤凰也引来随乐声起舞。仪,配合。因凤常用于皇后嫔妃,有凤来仪即歌颂元妃省亲。宝玉说“这是第一处行幸之所,必须颂圣方可。〞即指此。
除此之外,“凤〞还有第二层意思。书中曾提到,宝玉从沁芳溪一径到潇湘馆,“看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绕〞。〔第二十六回〕
-
z.
“凤尾〞即指竹叶像凤尾一样美丽的外形。这句话连起来看即是说,风吹过翠绿的竹林,美丽的竹叶发出的声响,就像龙吟般悦耳的乐声。故“凤〞又指竹,而竹之品格又与黛玉一样。这是双关暗和的手法。再者,在“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宝玉指出清客所拟的“淇水遗风〞、“睢园雅迹〞等不可取,提出了“有凤来仪〞。淇水、睢园都是借绿竹取胜的古地。“有凤来仪〞看似没有提到竹,而实际上,“凤凰以练实〔竹实〕为食〞〔“庄子·外物“〕,称黛玉为“人中之凤〞,其庭院自然少不了竹。
可见,“有凤来仪〞字面上虽未见“竹〞,却做到了不着一“竹〞字而把竹写得神态毕现。用一个“凤〞字照应了潇湘馆的千竿翠竹,同时称颂使用者有“君子〞的文采和风度。
大观园潇湘馆有凤来仪匾额
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

大观园匾额、楹联中的园林艺术浅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982835315
  • 文件大小39 KB
  • 时间202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