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一生态系统中的
物质循环
树叶落下后,其中的营养又被根吸收,比喻不忘本源。落叶中的有机物通过细菌、真菌的
分解作用,产生各种无机营养成分又被根吸收。同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一生态系统中的
物质循环
树叶落下后,其中的营养又被根吸收,比喻不忘本源。落叶中的有机物通过细菌、真菌的
分解作用,产生各种无机营养成分又被根吸收。同时分解产生的C02释放到大气中,又为植物的
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由此可见,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是不断循环的。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一类胡萝卜素、花青
素春天光照、温度、水分条件都良好,所以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特别快,植物体在迅速积累了大
量营养后,就会开出五彩缤纷的花朵。一些花朵的颜色能够在黄、橙、红之间变化,那是类胡萝
I、素的作用,类胡萝卜素种类许多,颜色也许多,最常见的有橙黄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
另一些花朵的颜色能够在红、紫、蓝之间变化,那是花青素的功劳,花青素有一个特点,能够随
着细胞内酸碱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酸性时它是红色,碱性时它是蓝色,中性时却是紫色。“春
天孩儿脸”,天气变化无常,光照、温度、湿度变化较快,而这些变化都可•引起细胞内酸碱度的
改变,从而导致花朵颜色的不断变化。由于各种花朵中所含色素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加之花青素
在不同酸碱度下的颜色变化,并且植物体在春天新发的嫩芽、新叶中叶绿素尚未形成,类胡萝卜
素或花青素的颜色得以显露,也会或多或少带上红色或黄色,有的甚至能够与花朵争艳,这样就
形成了 “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自然美景。
“春蚕化蛹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科学角度来说,蚕不吐丝了,并不是它死了.
而是它成虫r,长大了,,变成了蛾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一龚自珍《己亥杂诗》(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及物
质的循环)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一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
定性)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一叶绍翁《游园不值》(植物的向光性)
7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一一赵师秀《约客》(青蛙冬眠过后鸣叫与交配、繁
殖)
8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植物开花受温度
和光照影响)
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山上温度较低,是影响
桃花迟开的主要生态因子)
10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一杜牧《山行》(温度对叶绿体色素及花青素的
影响)
11棠梨叶落胭脂色,《村行》(棠梨落叶的颜色:养麦秋天开
花)
12藤花紫蒙茸,藤叶青扶疏。谁谓好颜色,尔为害有余。下如蛇盘曲。上若绳萦纤。可怜
中心树,束缚成枯枝。一一白居易《紫藤》(藤本植物的附生现象)
1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一辛弃疾《西江月》(食物链、
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