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赏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当中秋月圆的时候,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吟出这一诗句。千百年以来,“月"深深嵌入了中国文人的审美意识之中,这一意象在他们的心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蕴。
欣赏品茗: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营造《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赏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当中秋月圆的时候,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吟出这一诗句。千百年以来,“月"深深嵌入了中国文人的审美意识之中,这一意象在他们的心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蕴。
欣赏品茗: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营造月明人远的意境
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就以月来渲染环境的凄清、孤寂,营造了一种月明人远、思深意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他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描绘素洁的月色,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用“树栖鸦”三字衬托了月夜的寂静,描绘了中秋月夜沉静幽美的画面。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及亲人者的眼里,月这一意象蕴含对故土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如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单独在月下彷徨斟酌,勾起思乡之情,他明明是自己在思念亲人,偏偏说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情不自禁发出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那还是面对现实地生活吧,他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胞弟苏辙开朗乐观的祝愿:只愿我们安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赏天上的明月,得到心灵上的沟通和慰藉。
三.借月寄托故国之思,抒发对祖国统一的愿望
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很容易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土、《我的思念是圆的》当中说道:“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这让他联想到亲人的团聚,中秋月亮的圆也隐含着言外之意的其他时候的“不圆”,当“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时,诗人问:“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大概就是要想起“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应该由不圆而圆,这一问问得深沉有力,拨动了人们的心弦。“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借中秋之月抒发了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表达了对祖国命运的关心,对人民幸福的期待。可谓言短情长、动人心弦。
边学边写:
三首咏月诗词,写于不同时代,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