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手机依赖症“赖”上你.doc别让手机依赖症“赖”上你你是否已经习惯了与手机相伴的日子?早晨还没睁眼就摸索床头的手机关掉闹铃;公交车上打开网页查看新闻;随时随地收发短信邮件;工作空隙阅读电子小说; 全天候交友聊天, 查询股市行情; 睡前还要躺着玩玩游戏方能安心合眼……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越来越成为人们难以割舍的助手。但是, 随着“手机一族”队伍的不断壮大, 一种对手机过分依赖而形成的现代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也悄然现身了。手机依赖症的表现主要有六个方面: 强烈关注短信; 交流多通过手机进行;手机随身携带,如果没带就会坐立不安;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 会感到不对劲, 并刻意看一下是否有未接来电; 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听成自己的手机在响; 有事没事总会不时拿出手机看看。由于青年白领女性、中年男性和大学生这三类人群面临的各种压力相对偏重, 更容易被手机依赖症所偏爱。说是“手机依赖症”, 其实并非是多么严重的心理疾病, 确切一点说, 实际上就是一种手机依赖现象。虽说不是什么严重的心理疾病, 但手机依赖症对人特别是对年轻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它会影响年轻人的学业、事业、人际交往, 以及身心健康。尤其值得重视的是, 手机依赖症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当手机代替了直接的人际沟通时, 当手机游戏和手机网络的虚拟世界成了排遣无聊和空虚的归宿时, 人们就会与现实生活渐行渐远, 封闭与孤独、退缩与逃避等不健康心态就会在心里滋生, 人的现实生活所需要的社会功能就会退化,进而人的生活质量会大打折扣。手机依赖症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行为习惯导致的手机依赖现代的社会生活方式让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得力助手,手机无形中在人的心里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日积月累的手机相伴的生活方式, 使用手机成了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习惯成自然, 人们形成了对手机的依赖心理。一旦手机没电或来电频率突然降低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用心理学的话说, 这是因为使用手机形成了稳固的动力定型。一旦这个动力定型遭到破坏, 人就会体验到某些消极情绪。这是不少人出现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原因。心理支招这种情况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自我控制。可行的方法是系统脱敏疗法。具体做法就是, 除了必不可少的使用手机外, 逐渐减少不必要的使用, 增加其他联系方式, 如书信、直接见面和交流聚会, 逐步脱离对手机的依赖。尽量保持平静心态, 多进行户外运动, 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 也有助于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 逐步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必要的时候,可以求助心理医生。性格孤僻导致的手机依赖封闭孤独的性格特征, 也是不少人出现手机依赖的心理原因。这些人往往交际圈小, 朋友少, 想与外界联系又不积极主动, 只能借助手机来排解孤独感。有些人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尤其是换了新的环境后,如换了新的工作和岗位, 一时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他们渴望沟通, 希望交流, 需要在精神上得到安慰, 于是, 手机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人际直接沟通,通过手机与外界保持联系,使自己不被社会遗忘。心理支招这种情况应该从改善性格入手,让自己走出孤僻。性格的改善离不开生活的改变。因此要坚持一个基本原则, 那就是多建立面对面的现实的人际交往。就是说, 应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与人接触, 如果客观条件允许,最好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群体活动。心理压力导致的手机依
别让手机依赖症“赖”上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