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第1页,本讲稿共44页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hronic myeloid leukmia)
第2页,本讲稿共44页
讲授目的和要求
,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标准,治疗原则
5 粒-单系祖细胞(CFU-GM)培养,集簇增加而集落减少。
2,2, 6 骨髓活检显示胶原纤维显著增加。
46,xx,ph, i(17q)
17号染色体长臂
等臂
9
22
17
2 加速期(accelerated phase,AP):
第16页,本讲稿共44页
3,1. 临床表现:为CML的终末期,临床表现与AL类似;多数病例为急粒变,占60%;急淋变占20%;
3 急变期(blastic phase,BP)
第17页,本讲稿共44页
3 急变期(blastic phase,BP)
3,2. 实验室检查:
3, 外周血中原粒+早幼粒细胞>30%;
3, 骨髓中原始细胞或原淋+幼淋或原单+幼单≥20%;
3, 骨髓中原粒+早幼粒细胞>50%;出现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CML急粒变
CML急淋变
CML急单变
第18页,本讲稿共44页
三 诊断
不明原因的持续性白细胞数增高+NAP积分偏低或为零分+典型的血象骨 髓象+ 脾大+Ph染色体阳性.
Ph染色体虽为慢粒白血病标记染色体,但在2%急粒、5%儿童急淋及20%成人急淋白血病中也可出现,应注意鉴别。
第19页,本讲稿共44页
第20页,本讲稿共44页
第21页,本讲稿共44页
四 鉴别诊断
1 . 类白血病反应
1,1 可找到各自的病因,并随原发病治愈而自行缓解。
1,2 其脾大常不如CML显著,
1,3 骨髓增生程度比较轻,一般以成熟阶段的中性粒细胞为主,NAP反应强阳性,无Ph染色体,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不增多。
1,4 血小板和血红蛋白量大多正常。
第22页,本讲稿共44页
第23页,本讲稿共44页
2 其他脾肿大性疾病
血吸虫病、慢性疟疾、黑热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均有脾大。但各病均有原发病的临床特点,血象及骨髓象无CML的改变,Ph染色体阴性等。
四 鉴别诊断
第24页,本讲稿共44页
3 骨髓纤维化
3,1 骨髓纤维化病人外周血白细胞数一般少于CML,且波动不大。 3, 2 NAP阳性。
3,3 幼RBC持续存在于外周血中,RBC形态异常,常有泪滴样RBC
3,4 骨髓穿刺往往发生“干抽”,骨髓活检可见纤维化病变。
骨纤血象
骨纤活检
幼红
原始
四 鉴别诊断
第25页,本讲稿共44页
五 治 疗
第26页,本讲稿共44页
CML的治疗发展历程
姑息性治疗
治愈性治疗
亚砷酸
脾照射
羟基脲
干细胞移植
联合化疗
α-干扰素
伊马替尼
达沙替尼,尼罗替尼
马利兰
1865
1903
1953
1964
1975
1983
1999
2005
Hehlmann et al., Lancet, 2007
*
第27页,本讲稿共44页
五 治 疗
(一)紧急处理白细胞淤滞症(leukostasis)
血细胞单采清除
化疗前短期预处理:口服羟基脲
防治高尿酸血症肾病
防治DIC:
纠正酸中毒、电解质
紊乱并发症。
CS-3000白细
胞分离机
第28页,本讲稿共44页
五 治 疗
(二) 化学治疗
1.羟基脲(hydroxyurea)
1,1 为S期特异性抑制DNA合成的药物
1,2 特点:
① 起效快(2-3天),持续时间较短。与烷化剂无交叉耐药性。
②骨髓的抑制作用轻;停药后能较快恢复,但仍需经常检查血象,以便调整剂量。
③用法:常用剂量为3g/d,每日2次口服。待白细胞减至20×109/L左右时,剂量减半。降至10×109/L时,改为小剂量(~1g/d )维持治疗。
第29页,本讲稿共44页
第30页,本讲稿共44页
第31页,本讲稿共44页
2.白消安(busulfan,马利兰)
起效慢(2-3周),但持续时间较长(2-4周)。
初始剂量为4~6mg/d,口服。
还可能促使慢性期提前急变。
五 治 疗
第32页,本讲稿共44页
3.靛玉红(indirubin)
从中药中提取的样品。剂量为150~300mg/d,tid
2) 疗效与白消安接近,对急变期无效。
4.小剂量阿糖胞苷
15~30mg/(m2d),静滴,
五 治 疗
第33页,本讲稿共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