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学一年级语文《瓶子里的鸭梨》原文及教案.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2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学一年级语文《瓶子里的鸭梨》原文及教案.docx小学一年级语文《瓶子里的鸭梨》原文及教案
【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瓶子里的鸭梨》原文
灵灵想:如果把小梨子装进透光的瓶子里,它能在瓶子里长大吗?
第二天,灵灵拿来一个读课文,扫除字音障碍,试着读通课文。
2、试着放出声音读课文,同桌互相注意倾听,指正。
3、听录音,轻声跟读,体会语感。
4、师生以高,低音量同读课文。
5、生自由读文,再度感知:
小黑板出示自读提示:
1)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同桌交流:瓶子里的鸭梨是怎么一回事?
3)小组交流学习感悟。
6、生自荐汇报学习情况。
(三)精读课文、体会中心。
1、出示问题,自学课文。
投影出示自学问题:
1)灵灵看见果园里的小梨子,有什么想法?他是怎么做的?
2)灵灵用一个什么样的瓶子?(把写瓶子样子的句子用“— —”画出来。)怎样把小梨子装进去的?
3)梨子是怎样长大的?
4)为什么一定要拿口儿小,肚儿大的瓶子来装小梨子?
2、学生独立在课文里找出答案。
3、同桌互相交流。
4、根据问题分析课文。
①这篇课文一共有 4 个自然段。
②第 1-2 自然段:灵灵看见小梨子,想:如果把它装进透光的瓶子里,它能在瓶子里长大吗?(理解透光的瓶子,哪些瓶子透光?——白玻璃瓶、塑料瓶。透光——能见着阳光。)
③第 3 自然段:第二天,灵灵就动手了,说明了他是个敢大胆设想,并勇于实践的乖孩子。
他选用了一个透光的,口儿小,肚儿大的瓶子。瓶子透光,梨子生长需要阳光,如果不透光梨子不可能长大。瓶子口儿小,肚儿大,这有利于梨子在里面生长。灵灵把小梨套进瓶子里,并用细绳把瓶子拴在树枝上。
A、抓住装鸭梨进去的动作来讲:“拿来”、套进“、“栓在”。
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动词。
B、瓶子必须符合什条件?
④梨子是怎样长大的,请你在课文里找出来,并在下面画上横线。
出示句子:“一天,两天、十天、二十天 小梨一天天长大,长成了大鸭梨。”
A、“一天,两天、十天、二十天”要读慢一点。
B、“ ”表示时间的延续,要稍停顿,以表现出小梨子是慢慢长大的,同时体会灵灵观察梨子的生长细致耐心。
C、这两句话告诉了我们梨子的生长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D、齐读着句话。
⑤第四自然段:小梨变成了大鸭梨,装在瓶子里,大家都觉得很有趣。
5、全班齐读课文。 。
6、生自荐说说学习后的感悟。
(四)拓展练习,培养品质。
你喜欢灵灵吗?为什么?我们周围有灵灵这样的孩子吗?
(五)课后练习。说一说。
我觉得灵灵是个()的孩子。我也会动脑筋,我想:如果
______________, 吗?
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学反思
《灰雀》讲的是列宁与小男孩都喜欢灰雀,但表达方式不同。列宁喜欢它的方式就是让它自由,而小男孩却想占它为己有,但最后小男孩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了错误。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了列宁作为一个伟大的领袖,他不仅爱鸟更爱下一代的好品质。更让学生懂得了做人要诚实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重点介绍了这三只灰雀的样子,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灰雀的惹人喜爱,为下面的男孩要捉走灰雀埋下了伏笔。在教学列宁寻找灰雀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读了读列宁说的一系列话,并对每一句话进行了情感处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列宁发现灰雀不见时的那种着急、担心、惋惜的复杂心理,唤起学生的共鸣。然后,提问:那聪明的你们知道灰雀去哪了吗。请你来帮帮列宁的忙吧!
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上来,大家都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尽管说,有一半的学生还没真正的读懂这篇文章,还把思维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但许多学生都已经能够找到答案并有依据来论证,思维的火花与情感的渲染发生了碰撞,学生是真正的意识到了列宁对鸟
的' 爱与男孩对鸟的爱的不同,同时,也为男孩知错就改的思想所折服。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就是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课文中的几句简单对话,却包含了许多的感悟点,各自人物的内心都在活动,都在思考,心情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以“列宁是否真认为灰雀飞走了或是冻死了”引发了学生对全篇课文的阅读整合,感悟到列宁观察的细

小学一年级语文《瓶子里的鸭梨》原文及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飞行的振中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22-01-27